从古至今,勤劳坚韧的劳动人民一直在创造历史、改变世界。同样,历史也以各种形式铭记着他们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回顾历史,从文物中寻找古代劳动者的身影,品味他们的平凡与不凡,领略他们的智慧与创造。
东汉陶庖厨俑成都博物馆藏
这件庖厨俑,刻画精细,造型生动,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妇人左手一只鸡、一条鱼,右手一壶酒、一串钱,头戴菊花,笑逐颜开,极富感染力。此类作品在川渝东汉与蜀汉墓中屡有发现,客观上反映了当地先人对饮食生活的注重。三国持簸箕陶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陶俑是蜀国的明器,陶俑姑娘头梳高髻,带笄,有簪花4支,额前饰一朵大花,身穿长裙,紧袖、束腰。左手持簸箕,右手持另一件工具,脸色笑意岑岑,似乎十分享受洒扫庭院的乐趣。唐代彩绘劳作女泥塑陶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组劳作俑出土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由彩绘舂米女俑、彩绘簸粮女俑、彩绘推磨女俑、彩绘擀饼女俑、鏊子等几部分组成,展示了年前饼食制作的全过程,堪称“唐代女子厨艺写真”。女俑们的姿态逼真传神,体现了制作者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洞察力。盛唐《雨中耕作图》敦煌莫高窟23窟
绘于23窟北壁西侧《药草喻品》中的《雨中耕作图》主旨在宣扬平等的佛法智慧,有如甘露普润万物。对于缺少雨水的河西,这幅画表现出了一种真切动人的生活情感。从农业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画面上农夫使用的犁是曲辕犁,它比旧式的直辕犁更加灵活,轻便,调节犁地深浅的能力强,而且只需要一头牛便可挽拉,节省了畜力。这副画形象地证实了我国最晚到八世纪就发明和掌握这一农具了。宋代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捣练图》原为唐代张萱所作名画,现存世最早的版本为宋徽宗(另一说为翰林图画院高手代笔)摹本。画作(宋摹本)原属圆明园藏品,年被英法联军掠夺至海外,现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工笔重彩,画家以工细遒劲的线条、富丽匀净的色彩,将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时的劳动情景,生动地描绘在.8厘米的长卷上,取材别致,影响深远。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属于国宝级文物,画面包罗万象、蔚为壮观,堪称宋朝社会的“小百科全书”。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有各色人物多个,光正在“干活”的劳动者就有“拉船的纤夫、码头的脚夫、摇撸的水手、挑夫、车夫、轿夫、挑水工、刀镊工、修车匠、酒楼伙计……”明代仇英《宫蚕图卷》藏家不祥
明朝纺织业空前发展,政府特设织造局管理丝织品生产、销售等事宜。这个时期的耕织图也尤其重视“养蚕缫丝”的主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仇英的《宫蚕图卷》。该图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延宝四年()狩野永纳本的祖本,在日本美术界有很大影响。清代陈枚《耕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耕织图》是一套将农业生产过程绘成连环画,并配诗说明的图册,好比“真人演示操作说明书”。最早的版本为南宋楼璹所作,可惜早已失传。清代据其绘制、临摹、创作的《耕织图》多种多样,如焦秉贞版、陈枚版、冷枚版、何太青版等。陈枚是清代宫廷画师,精于人物、山水、花鸟创作,此套《耕织图》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栩栩如生。更多资讯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