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李斯书,高厘米,宽84厘米。
《峄山碑》传为李斯所书,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李斯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书迹留存下来的书法家,也是古今第一小篆书法家。李斯的小篆,是先秦时期人们逐渐进入理性化思维的产物,是人们经过先秦诸子在思想上的洗礼,《诗经》《楚辞》在文化上启蒙,进入一种理性思维阶段,总结综合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结合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有意识地创作出来的。
《峄山碑》就是李斯小篆的杰出代表,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造、演变而成的。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如铁画银钩般匀称,如玉箸般温润,如游丝般流畅。柔美中包容力度,圆转中显见遒劲。
《峄山刻石》释文
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他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峄山刻石》碑帖欣赏
—END—
书画论坛◎与你分享
后序: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