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笔技巧,没有那么神秘,看照片就可以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46y6zvu/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解决线条的质量,必须从笔法开始,学习书法的“三座大山”笔法字法章法,不解决笔法,很难去理解字法和章法的精要,书法之难,难在笔法。

今天同大家一起分享笔法问题,内容属于原创,观点带有个人的思路,能用则用,不用则弃,全面接受辩驳观点。

问题之一:弹性发力(笔毫全身)

问题之二:韧性发力(笔毫中段)

问题之三:打点发力(笔毫顶端)

上面的三个问题,从笔“尖”讲到了笔“肚”,从笔度讲到了笔的全“身”。

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述:“能柔能刚之谓软,非有柔无刚之谓软也”,大意是指毛笔看上去是软的,并不是真正的软,表面的软毫一样可以写出刚柔并济的字。

刘熙载说这段话的目的就是强调毛笔的弹性。蔡邕在《九势》中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很明确的想表述,软软的笔毫通过弹性写出气势来。那怎么样用软软的笔毫写出弹性出来呢?我们先看几张照片。

上面图片是记载武当山的陈师傅,用“腰剑”一剑刺穿冬瓜的图片,腰剑可以像皮带一样缠在腰上的一种软剑,如此软的兵器,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图片拍摄时,围观者纷纷欲试,换上多个人青壮汉子,使再大的力量,没有一个人可以成功。在某种情况上来分析,软软的笔毫在纸上发力,软软的剑去刺穿物体,材质不同,原理相近。从这里可以引用到,毛笔的“顶指立锋”,通过整个笔毫的弹性使笔肚形成了弯弓状,在软毫变直毫的一瞬间,尽量的垂直于纸面,那一瞬间软软的笔锋在弹性的作用下变成了“直”锋,立毫于纸上,一瞬间的穿透力,就是“锥画沙”的锥子。在于笔毫“弯弓”很重要一瞬间的“垂直”很重要毛笔笔毫“全身”紧至发力很重要。

之二:韧性发力

下面的图片是老百姓常用的工具之一线锯,线锯是线的中段发力,发力原理是绷紧才有劲,不绷紧就是软绵状。

毛笔的笔毫同线锯材质不同原理相近。没有使用时是一种状态,发力时是另一种状态。这一点王羲之、米芾大神做出了典范,利用笔毫的中段,书写时笔毫万毫发力,让单毫和多毫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勒”的力量,似“勒马缰”“锯木头”。

关于“勒”势和“刷”势,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记载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关于中段发力,又会涉及到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的问题。四海易术仅抛砖引玉,原理相通,知其然也须知其所以然。

笔法之三:打点发力,影射凌空取势的道理

以前看电影以为飞针发力都是假的,认为那些都是骗人的鬼把戏,后来看到了特警兵的演示,原来这是真的。

特警兵通过训练力量,飞针速度,受力面积,垂直方向。让针与玻璃垂直相互受力,其自身的动能转化成对玻璃的冲击力,方向准,速度快,力量大,针尖受力面积小,在四合一综合力的配合下,飞针将玻璃击穿。

我们看古人墨迹,经常采用凌空取势,笔下“稳准狠”,让毛笔的笔尖触动纸的一瞬间,有一种综合发力,如猛虎扑食,老鹰扑兔,几个动作一瞬间完成。

凌空取势同藏锋取势各有不同,如果用大白话来讲,一个出尖,一个藏尖,出尖显得灵动,藏尖显得厚重,这些基本知识,一定要知晓。

小结一下:

毛笔笔毫三个部位的发力,笔尖、笔腰、笔全身,一切技巧来源于长期训练,逐渐形成肌肉记忆,这也是字无百日功的由来。我是四海易术,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