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递延所得税,不管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亦或是递延所得税费用,是不是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基本上都接触不到?
有些是真的没办法接触到,比如说你单位使用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那递延所得税还真跟你没关系;有些虽然采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却很懒,每次都是等着审计过来审计时,直接让审计给你做调整。
所以,关于递延所得税,很多人都只能在考试当中会用到,平时工作中基本上是没用过这个科目,更别提说做分录了。
上次出了一期关于汇算清缴的处理中涉及到递延所得税,有同学说自己平时工作没法接触到递延所得税,但是很想学。
今天一纯就和大家来探讨关于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内容。
作为一名会计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内容也就这些:从单据到凭证到报表再到报税,整个流程基本上就是这些。归结起来是不是觉得很简单?
这里一纯给大家出个题,假如你们公司年会计报表上的利润总额是万,25%的企业所得税率。问题来了,年你们公司应该缴纳多少所得税?
是不是也觉得很简单?直接用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率就可以得出年要交的所得税。分录也很简单:
借:所得税费用5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50万
但是,一纯想问,你确定这就是正确答案吗?
你认为是,老板也认为没错,但是人家税法可是强烈反对的。
税法看了看你的报表,这里有个罚款2万块钱,作为营业外支出,这个跟企业正常经营没有半毛钱关系。于是跟你说这个你不能在利润总额进行扣减,得调整,于是新的利润总额就是万(+2)。用这个数算出真正的所得税。因为前面你已经计提了,那这里就把这2万块进行补计提。
借:所得税费用0.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0.5万
那从这2笔分录,我们也可以看出,所得税费用这个科目的发生额是50.5万(50+0.5),跟会计利润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差了0.5万,意味着你要补缴0.5万的税费,而且这个差异以后也不会调整回来的,这就是永久性差异。
说到永久性差异,那大家要记住一点:它是不会影响以后各期的纳税额,但会影响当期的应纳税额。
像这类永久性差异还有以下这些,比如说赞助支出、各项税收的滞纳金、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另外一个差异,也就是时间性差异。
举个例子,你们企业用万买了一个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5年,当期计提折旧费40万;但是税法规定得按10年来计提。那么这种情况下,当期你就多计提了20万。怎么办呢?当期费用得多计提,税得多交。
借:所得税费用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5万
此时你再看所得税费用的发生额,它就应该是55.5万(50+0.5+5)。跟按照会计利润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相差5.5万,而这个就是口径差异导致的差异。
所以如果你单位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执行的,那么大家就要多些思考。
前面我们讲了永久性差异,这个后面是不会再进行调整的;但是你会发现这个时间性差异它在后面是可以调回来的。
所以发现什么没有?因为税会暂时性差异导致的当期企业要多交税,未来是可以转回的,到时会让企业少交税的,它实际上符合资产的定义,所以就有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那么我们应该把所得税费用冲掉: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
贷:所得税费用5万
整理之后,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50.5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55.5万
所以,对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我们要分清楚哪些是永久性差异,哪些是暂时性差异。并按规定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从上面例子也可以看出,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时的口径存在差异。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好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才能把会计工作做好。
如果你对会计准则还不熟悉,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
3年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贺志东名家讲义(中国会计视野)强力推荐荣获金奖书籍贺志东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购买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实用性也强。关键书中还配有案例分析,通过实例演示,将理论知识和账务处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高账务处理能力。
拥有这本书,就像身边时刻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师陪着,不仅会全面系统地给你讲理论知识,而且还会配合案例让你学以致用。只要你在实务中遇到不懂的,你都可以随时查看随时学习,让你系统深入了解准则,运用准则把会计工作做好也做得完美。当然也会让你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想提升自己,这里的实务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