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书友们要先问问自己,这张字你自己怎么看?先过自己这关,再说让别人看。我参加的那个会,带着稿子发言都是把发言没当回事的人。扪心自问是一种思维习惯,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动你学过的、见过的,甚至未知的不可知的感觉都该调动。例如临摹就是临既有高手的帖子,听这类高手分析范本,这都是标准,你如果说自己写得不知道好坏,就跟没学进去一样。长久以来,我也不会评判书友的一些作品,看着有时候发懵,慢慢地跟着学习了一段时间,开始明白,听懂课只是自己吃饱的事情,全家吃饱的事情,更为复杂、多变和麻烦。例如学不进去颜,就是个麻烦。很多书友因为前一阵子二王的学习而彻底对颜产生了抵触,甚至很多最初叫唤学颜的都放弃了,归根结底还是把书法想得过于简单化了。几千年来,书法史上立得住的不过两只手伸出来的数目,你想着三两下搞明白,我们也配当现存的文明古国?所以唐以后的大家们全都从颜里面汲取了很多营养,就看你想站在上游洞察黄河的本来面目,还是中下游的变化混合后面目。我的结论就是颜必须学好,如果你觉得不学好颜就想弄宋以后,那么换帖和换老师就成了你余生唯一的事情了。我这么举例吧,我自己就是个轴人,总轴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我写不厚、写不重,为啥帮主却被称作暴力书写?那么一般情况下,比较留面子的回答就是,我这是气质使然,更适合写轻柔一路的。首先要排除掉个人主观选择不写厚、不写重的情况,否则这个问题没法讨论。说实话,我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其实写不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对三要素的学习盲区问题。按理说,我这个水平的人,基本常识不会出现盲区,但是我发现依旧存在实践与认知结合的盲区。例如,认为写不厚、写不重就要使劲儿重按,使劲儿方切后铺毫,这种就是认知和实践结合的盲区。其实上述用笔已经无法连续书写了,毛笔基本上已经不听使唤了,但是这种观念在包括我很多人的脑子里都有。解决的办法比较复杂,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并且一堆要素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面授,因为写完后就知道你这会的盲区在哪,指出后就能够立即解决,效率是最高的。老颜下点功夫,出去吓唬人都不会太差~但是作为一篇理论随笔,我想拐到学颜上说下,其实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书友明白,更多时候是实践和认知存在的盲区阻碍着你进步。如果你想自己解决,就要通过具体源头性的帖子学习来扭转局面。四德文房毛笔狼毫兼毫羊毫套装大中小楷斗笔初学书法国画买三减一淘宝月销量¥15¥30购买颜的体系中除了自我面目外,也有早期对二王学习的渗透,也有对民间书法的窥看,更有人性爆发式的意外,还有个性使然的宿命感。这些东西作为源头来讲,已经足够我们一般人学习和使用了。后来我个人解决掉写不厚、写不重,就是从颜行书起收笔与圆转处解决的。听着很简单,但是我最终受益在临写蜀素帖和苕溪诗帖上,他们内在暗合的点,才是一个人学习书法的秘密所在,也不是谁都能明白帮主上课随便一句话后面的巨大内涵。我的理论扯完了,接着争座位继续说。写到仆射二字时,强调了使用毛笔要偏软,羊毫和兼毫最好。射字左边有楷书的符号,也可以适当使用切笔。定字要注意翻顶这个技术动作,在颜行书中使用很广泛。襄字的短横需要转顶起笔结合使用,这个字有些玩味的点,写的时候多注意趣味性。郡字写得很很自然,但是用笔细节一点不差,大家可以仔细看看留白的地方,非常微妙。郭字帮主写得又缓又慢,但是有韵味,所以在书写速度上,颜行书更多要找有韵味的书写感。这里说到了,人俗写颜可能会更俗这个道理,在审美提升上确实是每个人的事情,通过技法我们要明白技法本身就具备审美特征,所以观看帮主书写,也是提升审美本身。盖字在转的时候不忘方势,我们经常说的方圆结合就是这么写的,这里面也是有骨力的。有字重笔中有按,并且楷书的味道就立即出来了。德字演示了颜行书比较难的技法点,就是重按后的弹起。是字在节点处比较厚,谓字骨力要写出来,朽字的转要求质量比较高。闻字帮主着重示范了门的几种写法,比较实用,方笔的出现再次体现了调解的作用。端字的方圆笔并用,并且不能写得太粗。这里讲到了颜行书写粗俗的几种用笔情况,特别强调了几种用笔的分寸感。最后开始略微放大临写,书写速度开始加快,主要是展示笔势,很多人点画写像了,就开始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