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
本文是笔者参加了“Google女性开发者大会”之后,对B端产品的日常工作的思考。文章讲述的内容包括:笔者对于B端产品需求搜集、B端产品需求提炼、B端产品工作心态等的思考。
介绍一下Google工作坊
作为一个汉子,上上周(4月21日)有幸参与了“Google女性开发者大会”,参与活动当然是学习知识啦(那位童鞋憋说话,顺便看看小姐姐不行嘛→_→)。
除了多位女性在台上的分享让我记忆犹新外,在“Designlab”工作坊(Google女性开发者大会分会场,关于B端产品设计的沙盘模拟)的活动也让我收获颇多。
沙盘模拟的课题是“审批流程的重新设计”,当Yvonne老师询问与会者是否用过“钉钉”(办公类型的即时通讯APP,支持线上审批的功能)时,大家都齐刷刷的举起了手,并对接下来的课题信誓旦旦起来。
可是,那些看似了解的东西我们并不了解,那些认定的解决方案不过是给竞品换了一个马甲罢了。
这不,作为小组长的我就给起了个错误的头,以至于在工作坊的沙盘模拟中,我所在的小组表现的并不突出。活动结束后,我在地铁的车厢上复盘着活动中我们小组出现问题的同时,也思考起自己日常的工作。好久没有写产品相关的文章了,今天就借此机会写下本文,欢迎各位看客老爷随意拍砖~
关于B端产品需求搜集的思考
不YY用户场景,不是满足自己的需求
工作坊中,我们小组大部分小伙伴使用过钉钉,日常工作中也有过人事申请的经历(如:请假),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迅速在白板上整理我们的亲和图(以下来自百度百科: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意见或构思等语言资料,按其相互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当我们小组粘贴活动亲和图上的便笺时,大家都发现了写在便笺上的都是员工(申请人)相关的内容,缺少主管(审批人)相关的内容。
于是,我们开始拍脑袋想象审批人会遇到的情境:“审批消息这么多,好烦呀”……
就当我们欣慰于在时间截止前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时,大家从未思考过:审批人为什么这么烦呢?在哪些场景同时并存时会让审批人不开心呢?
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做B端的产品,Yvonne老师总结的好:“C端产品是自驱动,B端产品是商业驱动”,通俗地说B端产品就是能不能为企业高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收益(C端的我还没想好怎么概括)。与企业级、后台业务打交道,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梳理业务流程,以及各个角色的权限与模块功能,对底层逻辑和架构也有一定的涉及。
你读完上述文章是不是觉得我平时的工作有点和开发小哥类似呢?
没错,渐渐地我也有了工程师的思维。工程师思维当然有益,让一个人严谨、富有逻辑,追求流程、结果(如果你觉得我对工程师思维理解片面,欢迎在底部给我留言)。但在B端产品工作中,极容易被工程师思维带偏,而忽视了用户思维,所以做出的产品,逻辑上讲得通,但用起来就会有种蹲在豪华厕所里拉不出屎的感觉。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我在做大数据可视化产品中,关于仪表板的存储,在老版本文字描述为“权限归属”,一些新用户初次用的时候会问我这个是什么意思。
后来,我就在新版本把文字描述改为“存储”,给很多新用户演示后,他们都一致表明可以理解了。B端产品不像C端产品有很多第三方统计平台,且不少产品都是私有化的,保持用户思维就需要对一手的需求提出方访谈、观察。
虽然数据可视化产品的用户是分析师、业务方(其他事业部的产品、运营),但是需求提出方却更多的是分析师。刚开始我还YY着分析师提出需求背后的场景去设计,慢慢的,新功能上线后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
突破困境,做一些“不该”自己做的事
读完上一节的文字,你也许会疑惑为什么需求是分析师提的,而不是业务方呢?
哈哈,恭喜你!你也开始思考情境了。
接下来要说一下B端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想用即来,用完即走。通俗一点说,就是我遇到问题才找你,你把我问题解决了我就和你拜拜了。所以,业务方在使用数据可视化产品时,他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