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9079465.html
前言
在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离不开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电子白板以及网络资源等。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与学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借助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对学生实施即时性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怀,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原则
(一)切合性原则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地挖掘出来,让它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就要熟悉信息技术,研究课堂内容,要课堂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有融合度,遵循切合性原则,才能把课堂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16-9=?学生虽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算出结果,可是怎么计算才更有效。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求知欲中,教师给学生讲了“平十法”、“破十法”。并结合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演示文稿与图片,学生对“什么是破十法”“什么是平十法”的疑惑心理就被彻底征服了学生不但明明白白理解了“破十法”、“平十法”,掌握了更为准确、快速的计算方法,还理解了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也根据这样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可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只要尊重“需要”“切合”这两个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二)引导性原则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成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学生学习中的又一个“老师”。但是笔者观察中发现,初中有的数学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或者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动态图形、神奇的数学实验、对抽象知识过程生动、直观的剖析等,但是他们对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缺少引导性原则。一再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却不告知学生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方便性,指导性等,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看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看到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那么生动、形象地展出来,可是课下学习中学生缺少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首先,意识不强。初中生已经有了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他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自己数学成绩不断提升。可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忽视了引导性原则,导致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遇到问题还是像以前一样堆着,等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提升。其次,滥用信息技术。笔者在调中发现,作为教师有时候由于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研究不够深入,在教学中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忽略了信息技术的适用性、切合性的原则,影响到教学。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时,也同样会犯滥用的错误。比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搜集答案;通过交流工具互相抄作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浏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网页、刷小视频,且一个链接接着一个链接地打开,浏览无关内容与视频,严重注意力不集中,拖长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显然,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引导性不够,没能强化他们学习意识,应用意识,时间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就彻底失控,忘了运用的初衷,影响了学习。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面对自我管理能力还相对薄弱的初中生来说,在应信息技术教学时,遵循引导性原则,引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有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教与学效率的关键。
(三)目标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就是教与学的方向,也是课堂教学的主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也要有具体的目标性,如,要教会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有效的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师发到区域网或者一些交流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教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总结、梳理知识,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与体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等。只要目标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意无意地朝目标靠近,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升华教学意义。
二、巧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学习
过去由于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再加上教师教学观念的局限性,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教室,也就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点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无论学生在预习环节,还是复习环节,都只能靠教材,靠课堂笔记,无法与人交流,求助,获得思路、方法上的指点。信息时代,我们课堂上的教与学、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中,都有了电脑、手机,有了更多的网络资源,预习变得方便、有效的同时,如果学生需要,教师都能随时通过社群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社群,结合新课内容指导学生预习,对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碰到的疑惑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问题,从而为课堂有效的教与学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探索问题,寻找答案,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比如,在预习环节,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结合预习内容,借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等。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还有利于师生关系的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
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不理解,听不懂的时候。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他们有时候人在课堂上,心在操场上,在学习中不思考,不主动跟进,赶上教师的思路,致使学习困难重重,兴趣淡薄。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把学生代入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有声、有形、有图、有文的呈现方式,创设一种动画式、情景式的讨论,让课件中人物对学习内容的讨论,激活学生意识,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其中,理解内容,获得新知。这样既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内容变得简单,而且在课件人物的讨论中,使其知识脉络也变得清晰、明了、具体,方便学生理解、学习的同时,还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指导学生在复习环节自主学习
事实证明,要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与成绩,学生不但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在课堂上主动跟上教师思路,获取新知,课后还要自觉、主动地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并结合适当的操作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往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在复习时遇到难点、碰到问题或自行解决,或放在一旁等到第二天请教教师。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与学生随时能实现沟通、交流,学生在自主复习中碰到解决不了问题,随时可以请教教师指导、点拨。看、听教师讲解,或者直接可以利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微课进行再学习,不但解决了问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巩固其他知识,获得新的思考等。只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复习,并结合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得到教师点拨、指导,学好数学不是什么难事。
结语
无论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纯粹的课堂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其目的都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在对学生的引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它的课堂价值,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尊重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一切原则,要围绕内容,瞄准着力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