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智能硬件的快速迭代,让我们手中的数码产品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上篇我主要阐述了智能投影相比传统投影多出的优势,在保证商务办公应用高亮度的同时加入操作系统,让智能真正的实现高效办公不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除了与传统投影的对比了,本文还将玩一把跨界PK,来对比一下比较火的智能微投产品。希望可以给纠结“大小投影”的朋友们一些购买建议和思维启发。
截图来自中关村在线投影专区商务E系中的头牌兵
上篇说到选购不经常更新换代的办公型产品,我首选大牌。不过在明基投影的极其丰富产品线中必然会给大家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型号的选择。其实从大类目中明基商务E系列其实算是比较主流的一个选择,而明基智能商务E是这个系列中的经典畅销款。至于选择这款之前已经说过:标清(XGA)、智能系统、高流明。接口方面E肯定是够用了,对于普通使用来说只需要有HDMI+U盘+无线互联就够了,使用感受最深刻的还是简单、方便。
作为投影仪产品,外形通常都是白色,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审美疲劳的。不过E多加了一个“小尾巴”,可别小看这个,无线联网功能还都得靠它。XGA标示位于品牌LOGO的下方,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都已经快到4K的时代了还提什么XGA,但购买选择也是要考虑使用环境的,会议室使用的话,其实现在主流的分辨率还是XGA的,如果你预算充足当然可以买更高级的,但考虑到性价比大多都会选择最主流的办公使用分辨率。由于投影仪因智能化、分辨率、亮度三者带来的价格差异,大家要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来综合选择,选择合适自己的,不要盲目跟风。
明基E的亮度在流明(ISO国际标准),寿命可以发光一万小时(需结合SmartEco模式,也就是节能模式)。可以这么做个简单的对比,同价位下极米CC(到手价,ANSI流明)和坚果J6(到手价,ANSI流明),办公型投影仪的亮度优势可以说是相当的明显。另外,E具有可调节的变焦比1.1x和较高的投射比:1.96~2.15,78,这意味着你在进行摆放的时候,有更加灵活的空间可以选择。
定制系统才够智能
略过哪些常规的接口不谈(该有的都有,没必要细究),我们看看智能系统,毕竟这是这台机器区别于传统投影机最大的亮点。系统对比其实差异还是挺明显的,所以这里主要说一下作为商务机型的E主要比传统投影“升级”在了哪里?
操作界面为了商务范做了极简结构,直投/电脑/手机投屏+应用这样的简单结构,让投屏连接一目了然,不会出现进入操作界面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的情况。有内置的应用商店,E机身内置8G容量,可以根据需要下载一些App。当然出厂时已经装有Miracast、WPS投影宝、AirPin等常规APP。
无线投屏,让连接更方便更稳定
E的多接口自然代表着多输入源,除切屏以外还有本机读取、文件传输、远端读取这么三种快速的投射方式,以便于快速查看相应的文档。而内置的AirPin投屏软件可以更好的让同一网络下的PC端使用快速投屏操作,这与我们手机常用的投屏功能(iOS为AirPlay,安卓为DLNA)差不多,当然这些E都是支持的。个人觉得这投射功能算是极大提升办公的重要因素,在会议中快速投射相关报告文档、数据手册等,而这些运行均在手机上操作,所以这是基本不需要考虑机体性能就可以快速使用的好功能。
当然重中之重,E的智能化还是需要靠手机的无线投屏功能来实现的。因为E本身就是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所以DLNA我就不多赘述了。我主要是测试了一下iOS下的Airplay十分灵敏和稳定。从我实际的使用来看,搜索的灵敏度很高并且互联的速度也挺快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基本也没什么卡顿的现象。
多种演示模式,迎合复杂多变的环境
E还支持四种成像比例和四种场景演示模式,这对于部分报表、表格的多线条、多颜色可以做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遥控器的使用场景其实并不多,除了初始的各种设置,后续可能用的也就是手动启动节能模式(延长使用寿命、缓解强迫症关屏党)、调节音量、PPT翻页笔等。
不能忽视的投射比
以下我将让E与极米Z4进行一个跨界对比,对比的意义在于科普一些可能你不知道的,以及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投射比(又称:投影比)则决定了投射屏幕的大小与空间的限制。Z4投射比在1.2-1.5(参考:投射比1.2:1的投影在2.67米时可实现寸的大屏幕);投射比为1.96-2.15的E等长焦投影仪适用于工程、商务领域(在3.1米时可实现78寸的大屏幕)。
这里为什么要提到投射比?办公环境下倒还好,家庭选购可千万不能忽视。因为这与你客厅或影音室的纵深度息息相关,需要在考虑视距和摆放位置的同时做到科学选择。上图就是摆放了一张两台机器同样投射距离所呈现的不同屏幕大小,很明显主打娱乐型的智能微投的短焦投影更适合于空间狭小的区域,如果是一个纵深较大的客厅,那么还是老老实实选择长焦投影产品吧。
此次对比不属于一个产品类型,但是对于2k-5k这个价钱区间又同为竞争对手。微投型和商务型各有侧重,每款在特定情况下也不是不能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我测试下来的数据,作为“倍数”上参考而非“指数”上的严肃对比,望各位看官姥爷们知悉。
跨界对比--亮度
首先重中之重的就是亮度对比,我分别在6cm和cm的测试距离分别对两款机型进行光源直射区域的对比(上图左边E右边Z4)。可以看到E在MAX亮度下RGB三色均已经泛白,所以在测试环境下看起来明暗对比的异常明显。6cm为27.86倍,cm为32.87倍,而这两者在亮度的硬件差距在5.69倍左右,所以可见流明的上探到后续呈现的边际效应更加明显,简单来说就是微投产品的亮度并没有达到多场景所需的级别,那么这样的短板可以在选购投影仪时多多留意一下流明参数。
跨界对比--噪音
灯泡亮度的同时功率的提升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噪音,这个也是大家都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