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双十一,不该为伪需求买单

北京专业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种草内容遍布内容平台

“懒人神器”、“网红爆款”、“用了就回不去”、“好物分享”这些醒目的文章、视频标题已经充斥在各类内容平台,尤其是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临近,各类种草视频、文章层出不穷。随便点开几个翻看一下,你就能发现,它们往往都能够通过几十上百字的简单文案,让你迅速了解一个甚至几个产品中的“新物种”,并且通过场景展示,让屏幕前的你下单购买。

以最常见的烹饪场景为例,单从早餐制作来说,目前市面上就已经涌现出早餐机、煮蛋机、三明治机、面包机、榨汁机、豆浆机等多个品类的十几种产品。在商家的演示视频以及种草的视频文章中,做饭变得轻而易举,但当用户实际购买后,才会发现这些产品无论是烹饪环节还是清理、摆放的体验,不但没有解决现有的使用痛点,反而增加了新的生活难题。

换句话说,厂商就是为了能够将商品打造成为网红爆款,打着好用方便、品质生活的旗号,不断创造“伪需求”。

看似专物专用,实则一无是处的“假爆款”

在众多的科技硬件品类中,小家电可以说是伪需求的重灾区,比如前两年短视频平台红极一时的薄饼机,被誉为“薄饼神器”的它,视频里能够毫不费力地批量制造各种味道、颜色的薄饼,再放上熟食、果蔬一卷,就能轻松解决一顿饭。

看似全能的薄饼机

不得不说,对于那些喜欢吃薄饼并且自身在调制面糊、备料上有充足经验的用户而言,薄饼机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作效率。但对于那些被上手门槛低、快速高效体验所吸引的普通用户而言,实际操作的时候才会发现,不仅使用前需要预热,而且对于自身厨艺水平的要求甚至比电饼铛还高好几个等级。

面糊稀了,挂不住薄饼机,烤出来的全是碎薄片,面糊稠了,不仅饼厚,也很容易造成饼的一面糊了一面还没熟的情况,同时由于薄饼机加热面没有任何外层保护,如果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还可能会导致烫伤。

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三明治机、豆浆机、酸奶机、煮蛋机、豆芽机、面条机、便携榨汁杯等等。翻看这些商品在电商平台的追加评价就能看到,产品质量\设计存在问题,实际体验未达到宣传效果的吐槽比比皆是。

看起来他们都是围绕单一使用场景开发的“专精”,但当用户实际上手后才会发现,所谓的便捷只是省去了一两个中间步骤,带来的却是更加繁琐的准备、清洗步骤以及占用厨房摆放空间的结果,久而久之,也就从“爆款神器”变成了“吃灰太久,半价99新”。

这么多的品类,你的厨房真的放得下吗?

之所以这些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它瞄准了生活中的单独使用场景,通过在视频内删减使用前期、后期所需准备工作的方式,通过“掐头去尾”直接进行核心体验的营销,从而误导用户产生专物专用更加便捷的认知。

另一方面,则在于产品的价格足够平价,像薄饼机、煮蛋机、早餐机的价格,普遍在几十元上下,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低廉的试错成本。“即便不好用,大不了就是退货或者卖掉。”成为了很多用户在购买、使用过程中达成的共识。

对于这种“专精”的产品,用户还是应该先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比如吃面条、喝酸奶、喝豆浆的频率是否达到了每周必吃甚至每日必吃,而且需要结合与现有购买成品的途径、食用体验相比,是否能够接受自主制作带来的复杂工序。

举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平时爱吃面条的用户,从超市或者家附近的菜市场、主食厨房就能买到价格适中且选择多样的生面条,回家只需要按照自己需求烹饪即可。而使用面条机的话,看似成本更低,但前期需要等待机器揉面,还需要不时进行人工辅助,面条做完不仅需要烹饪,还要及时对面条机进行清理,只有先认清了实际需求,才能有效避免“伪需求陷阱”。

披着科技外壳,用场景讲故事的“伪刚需”

洗鞋机销量

就在前不久,又一个品类的爆款开始在电商与直播平台上频频露脸,它就是“洗鞋机”,以淘宝\天猫平台为例,已经有多款月销超过台的洗鞋机产品,乍看之下,这种新品似乎能够有效解决鞋子清理的问题,但仔细研究一下产品就会发现,它就是一个中间带刷头的“波轮洗衣机”。

洗鞋机的结构也就决定了它能够适用的洗涤对象非常有限,基本只能适用于普通皮革、网布材质的运动鞋、旅游鞋,对于真皮、翻毛皮或者特殊材质的鞋子就无法处理了。另外,由于波轮洗衣机自身的滚转力度较大,如果是鞋身材质较薄的鞋子,也容易在洗涤中损坏。

而在很多洗鞋机产品的详情介绍页中,也能看到“洗鞋\洗衣”两用的字样,通过将中间以及周围的刷头拆下,就能将洗鞋机变成洗衣机。

相同的产品,多一把鞋刷,不仅销量提升,价格也提升不少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情况,同为志高的产品,在功能、洗涤容量、设计全部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了中间的洗涤毛刷被冠以“洗鞋机”之名的产品,比洗衣机贵了元,而销量则是后者的5倍。

如果说对于家中需要购买洗衣机的人而言,买洗鞋机是为了“附加功能”,那么市面上的小型洗鞋机,才是真的把伪需求营销为新刚需,一次只能洗涤1~双鞋子的洗鞋机,不仅需要用户自己反复加清水、排污水,同时还需要频繁拿取尚未甩干、湿漉漉的鞋子,可谓是既不省心、也不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洗鞋机并不是近两年新出现的产品,早在年就已经有了相同概念与原理的机器。但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重回大众视野,究其原因还是厂商的营销需求,由于洗衣机市场已经无法找到新增量,因此借用洗鞋作为新的细分应用场景,将老产品再次包装起来,激发用户需求。

与洗鞋子类似的,还有内裤机、空气炸锅、破壁机、干果机等产品,它们或是在讲懒人生活的故事,或是营造精致健康的人生,但这些产品的实际体验都与厂商营销相去甚远。对于厂商而言,它们不是在为现有的体验痛点开发新技术,而是通过为老技术来编造新故事,最终达到销售盈利的目的。

“伪需求”不会成为过去时,生活应该学会“减法”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想要避免各类消费陷阱,还是应该在消费行为中养成理性思考、慎重花销的好习惯,同时,面对现如今已经较为充实的物质生活,则更应该学习如何为生活“做减法”。

增添新物件之前,应该先思考是否能够用现有的产品实现“平替”,比如家中有电饼铛,其实完全可以替代早餐机、三明治机、薄饼机等产品,尽量用一样物品满足尽可能多的使用场景,这样就能避免商家构建的“专物专用”陷阱。

与此同时,对于新出现的品类、产品,消费者也应该秉持着“刚需优先”的原则对产品功能性进行优先级排序,从中剔除不必要与自身不需要的应用场景、使用属性,避免落入商家的“场景营销”当中。(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邓剑云,编辑/钟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