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键盘进化到触屏,再从边框跑马演变到如今的全面屏,对于现代手机而言,究竟是怎样的因素在背后推动着这样的改变?
原因并不复杂,说白了,一切皆源于“更大的可视面积”与“更好的便携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无论是消费者、生产商还是软件开发者都希望手机能有更大的屏幕、显示更丰富的多媒体内容、提供更引人入胜的音画享受。但另一方面来说,手机毕竟是“手”机,能够被单手握持、能够装进口袋是它最后的底限。
正因为这样,当手机厂商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几乎已经将“全面屏”的各种设计做到了极限之后,全新的、革命性的方案也自然呼之欲出。
对,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柔性折叠屏手机。
柔性折叠屏的好处是非常显著的——由于它的屏幕本身非常纤薄,在折叠起来的时候,整台手机的体积甚至会比我们当前习惯的那些全面屏旗舰们还要小上一圈,便携性显著提高;而当它被展开之后,用户就能得到一块轻薄的,有着7吋以上巨屏的“Phablet(手机平板)”,无论是玩游戏、看视频还是多窗口办公,那享受……啧啧啧。
不仅如此,如果说前几年大家还只能通过各种实验性的演示面板、亦真亦假的3D渲染图来脑补折叠屏手机的话,那么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年年底),“折叠屏手机”就已经可以说是现实存在的产品了。不仅如此,关于很多人可能会担心的折叠屏寿命问题,如今也已经有明确的数据显示——哪怕是市面上登场的第一批折叠屏手机,也已经具备了超过20万次的弯折耐受力,这意味着即便每天“折”上一百多下,折叠屏手机的屏幕也至少能保证三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对于大众用户来说都绰绰有余了。
看起来,折叠屏手机这次是真的“稳了”,各位是不是也已经计划着攒钱迎接新科技了呢?
且慢!
正因为折叠屏手机“呼之欲出”,相关的各种产品信息越来越清晰,这反而给了笔者一个集中反思的机会——在仔细分析了当前已有/已曝光的部分折叠屏手机之后,笔者至少发现了三点未来折叠屏手机可能会出现的“坑”!
其一,不是所有的折叠屏都能“折”的那么完美
顾名思义,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折叠形态”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方便携带——但是,如果一款手机在折起来携带的时候更容易损坏呢?
这可不是笔者恶意的揣测,而是近日某款已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所引发的担忧。正如图中所示,它在折叠形态下,两侧机身其实并不能完全“合拢”。那么,如果在口袋或者包包里遭受外力挤压、碰撞时,这样的“折叠屏”机身结构,是否会有直接被“掰断”的危险呢?确实不能说没有的。
如果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那么就请再看这台折叠屏手机——它在折叠形态下内屏可以完全合拢,此时手机主显示屏被折叠在机身里,由机背的另一块副屏负责显示和操作。而这样的结构如果遭遇碰撞、跌落,很显然它的机身强度会比前一台手机要高得多。
造成这两台设备差异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并不是机身设计水平,而是折叠屏的技术水平差异。
对于柔性可折叠屏幕来说,有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参数叫做“最小弯折半径”——它决定了当折叠屏被“折”起来的时候,弯折处的圆弧大小。这个指标越小,折叠屏弯折的时候就能越接近“对折”的效果。否则的话,就会在弯折处出现空隙、严重的时候就会留下一个影响结构强度的“大孔”……
但是,有可能初期的可折叠手机都采用高等级的、弯折半径小到忽略不计的屏幕么?想也知道这不太现实。因此,对于最早一批上市的可折叠手机来说,屏幕折叠不完全、折叠处留有缝隙、存在进灰、折断的隐患等等……都是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二,折叠屏很贵很贵,所以它的其他属性或许有取舍
其实,早在好些年前,“曲面屏”被最初运用到手机上的时候,整个业界就已经对于未来的折叠屏注定成本高昂这件事有了心理准备。不过,不得不说大家还是低估了折叠屏的实现难度。据环球网援引韩国媒体的报道,以三星将要正式发布的折叠屏手机为例,其价格可能超过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三星算是业界仅有的几家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屏幕和其他许多零部件的厂商之一。而其他的竞争对手如果想要做出各方面全部都比三星旗舰更好的手机,其价格是必然要比三星更贵的——这一道理在柔性屏时代依然适用。
但是,很显然三星的竞争对手们不可能真的做出比1.2万元还要更高价格的柔性屏手机——这就意味着,为了保留柔性可折叠这一关键卖点,厂商们必须在其他方面对成本进行削减。
比如说,屏幕的分辨率可能会被降低——至少达不到现有平板手机旗舰们2K或者4K的水准;而屏幕的发色效果、刷新率、亮度等参数,也很可能随之妥协。再加上电池、拍照配置等等方面的“优化”,最终才有可能实现一个看上去比较有竞争力的价格。
只不过,对于原本就是为了“更大、更好、更强”的显示观感而生的折叠屏手机来说,牺牲了屏幕素质之后,它的实际价值又还剩下多少呢?
最后,软件的适配和兼容也是个大问题
早在安卓4.0时代,谷歌就已经在系统代码中原生提供了“手机模式”与“平板模式”自适应的功能。虽然当时的谷歌本意或许并不是为了服务折叠屏设备,但相同的功能在如今最新的安卓版本里也依然存在。因此,折叠屏手机“折叠-展开”转换过程中的界面切换问题,其实现在是并不存在的。
但是,如果手机厂商们只满足于谷歌所提供的安卓原生功能,显然不足以提供有竞争力的“折叠”体验。这就要求手机厂商们必须要自行研发基于折叠屏的定制界面、提供更多能让消费者“玩出彩”的花样功能——比如说双屏分屏模式、窗口化应用操作界面、不同折叠角度下的操控变化等等……
然而,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即使手机自带的折叠、分屏功能做得尽善尽美,但要想让消费者在诸多第三方APP中也获得相同的体验,这就需要手机厂商具备极高的业界号召力才行。而这最后一点,那就真的不是随便哪个品牌都能做得到了。
总结:折叠屏的确呼之欲出了,但我们只建议买最好的那个
作为一个被炒作了可能有5年之久的业界概念,折叠屏手机看起来确实已经准备好在年成为新的高端象征,真真正正地和消费者见面了。但是,折叠屏的设备,是否真的值得大家去“吃螃蟹”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两种情况去看待。
首先,对于那些由业界超一线品牌推出的、旨在树立形象的“超级旗舰”来说,它们在体验上基本上不会留有任何短板,在诸如折叠表现、屏幕素质、额外功能等等方面都不会令人失望。唯一能够阻碍用户去体验这些开创性产品的因素就只有它那毫无疑问会破万的价格而已。
但是,对于之后出现的那些价格更低、更“普及向”的折叠屏手机来说,笔者反倒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毕竟,它们在体验上相比于那些业界真旗舰的差距,至少在折叠屏这个新设计诞生的初期还是会有些大的——换句话说,虽然你可能觉得它的价格相对来说更好接受,但这些产品的“性价比”,还真不一定有旗舰那么高。甚至,由于屏幕素质的缩水,实际的观影感受还不见得能比得上现在一些比较好的常规平板手机。这种情况下追求“折叠”,未免有点本末倒置。
因此,最终的结论就很明显了:折叠屏手机可不可以买?可以。但是至少在早期,只有最贵最好的那几款才更有购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