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地位分析:
《家庭用电》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的内容,在教材中它被安排在《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之后,知识的应用性较强。它的主要内容有:家庭电路的各元件的介绍;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这一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知识技能目标与旧大纲相比要求普遍降低,知识点减少,这样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阔的教学天地,不必担心讲不完怎么办学不会怎么办对于非标准中的知识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学习.这些知识是铺垫,是载体,是拓宽,是在学习中获得学法的过程,是渗透的过程.
本章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及安全用电意识.
(3)知道保险丝的作用。
(4)知道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
(5)知道熔丝的作用
(6)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了解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6)了解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和安全用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家庭和教室的实际电路,能简单描述家庭电路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保险丝是怎样“保险”的。
(3)通过实验了解试电笔的结构,会利用试电笔判定火线和零线。
(4)会设计实验来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保险丝在电路中的作用。
(5)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家庭电路的学习,有初步的安全用电的常识。
(2)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3)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
生活中学生对家庭电路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还是知道的。但是对于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式比较陌生,因为家庭电路的布线大多采用暗线铺设,学生对实际电路的连接缺乏直观认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件来演示,能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法,并且画出家庭电路图,对照电路图分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家庭电路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和开关等组成。电能
表是测量电路中消耗的电能的;总开关控制整个家庭电路;保险装置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插座和各用电器间都是并联的。
实验前要引导学生观察试电笔的结构,学习试电笔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验中要强调安全使用试电笔的规范。
对比不同的插座,有两孔也有三孔的,其中三孔插座中的E是接地线,插头中与之相连的是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如果用电器内的火线漏电,使外壳带电,可以通过地线流向大地,防止人接触金属外壳而导致触电事故。
如果家庭电路中有漏电现象,还可以接漏电保护器,当电路中有漏电时,能切断电路,保护人身安全。
家庭电路中如果没有保险装置,当电流过大就会损坏电路,甚至引发火灾。通过播放由于用电不当造成的火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电的重要性,不合理的使用也会造成危害。而这些危害主要是由于电路中电流过大造成的,那么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借助于课件来演示总功率过大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用电器短路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另一原因,借助于演示实验,现象直观,易于理解。
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熔断,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如果没有保险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课件来演示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导线的绝缘皮会烧坏,引发火灾。
为了与生活联系更紧密,可以适当地介绍空气开关,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空气开关的规格。保险丝或空气开关的选择要结合用电器的规格及家庭电路中的导线的规格,只有选择合适的保险装置才能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学生一般没有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用电安全警示标志,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就在身边。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人是导体,结合欧姆定律可以分析得出,在人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当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在触电事故中电流要有电流经过人体,在平时用电时要注意避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维修、移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不要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对家庭电路和用电器要注意维护等。
在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后,要做到安全用电,不惧怕电,遇到触电事故时要及时切断电源。在生活中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有着极高的电压,当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为了防止雷电造成的破坏,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要安装避雷针,让雷电通过导线流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