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作者:钟声
编辑:Mark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何小鹏图片
作为新势力三杰之一,小鹏的市值只有蔚来、理想的一半。港股上,小鹏最新市值多亿,蔚来多亿,理想多亿。市值对应着资本市场的态度和预期,简单的说,资本更看好蔚来和理想,看衰小鹏。
小鹏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任何恶化的迹象。从整体销量上来看,小鹏汽车二季度依然领先,保持着蔚小理三家新势力中销量头牌的地位;从技术上来看,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跑在前头,领先国内车企。
资本为什么这么不看好小鹏呢?
1.最卷的赛道
有人将小鹏股价大跌的原因归结为业绩亏损,小鹏的车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其实,在目前这个市场阶段,亏损不可怕。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来说,目前亏损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即使今年变身“迪王”的比亚迪,如果扣除新能源政策补贴,也是亏损的。比亚迪每年都会有一笔数额庞大的新能源政策补贴。据比亚迪财报披露,去年这笔资金为52亿元,而同期比亚迪的净利润为30.45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50多亿的补贴,比亚迪去年会亏损20多亿。
资本市场对于造电动车的亏损,有普遍的预期,心知肚明。真正使投资者担忧的,是小鹏销量增速的下滑和赛道的竞争内卷。
小鹏管理层在业绩会议上预计,年三季度汽车交付量将在2.9万辆至3.1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3%和20%,这个数字意味着小鹏第三季度的销量将比第一、第二季度大幅下降,增速创下小鹏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
小鹏的销量连续四个季度高歌猛进,斩获了新势力销冠,突然放缓的销量增速预期,显然不是资本市场希望看到的。
小鹏管理层将销量增速偏低归因于:市场的季节性因素、疫情影响下的供应链短缺,以及新品交付前部分消费者在等待比较。
不过,小鹏管理层没有道出另一个真相: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在高速增长,8月份的市场仍然是翻倍增长,小鹏自己没有跑赢市场大盘。背后的原因,是传统车企开始入场抢蛋糕,蛋糕不是那么容易吃到嘴了。
从8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除了独领风骚的比亚迪,越来越多的传统燃油车企业走进了销量排行榜的前十,而蔚小理开始让位。
年是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元年,转型的决心和力度空前。吉利发布了新的转型战略,今年的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占比要达到30%,年达到50%。而就在年,吉利发布的新能源转型战略,年的新能源产品占比才要达到30%。
另一家自主品牌长城汽车也发布了新能源转型战略,预计到年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要达到80%,到年哈弗品牌将正式停售燃油车。
面对传统车企转型的竞争内卷,蔚小理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小鹏。过去人们一直把小鹏和蔚来、理想做比较,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目前阶段,从产品定位的市场重合度来看,小鹏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传统车企。
小鹏P7的竞品主要是比亚迪的汉和海豹,P5的竞品主要是长安的深蓝SL03,G3的竞品主要是比亚迪的宋Plus。小鹏的三款产品,在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竞争时,在销量或口碑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和比亚迪的竞争,在新势力们三季度的销量环比一二季度下滑时,比亚迪的销量仍然在狂飙地增长,月月创新高。今年新能源市场的大爆发,比亚迪成为最大的赢家。
小鹏目前销售的产品,价格区间在15万到30万之间,属于大众市场,这是传统车企的主要阵地。所以虽然从整体销量上来看,小鹏保持着蔚小理三家新势力中交付头牌的地位,但是资本市场已经不把小鹏与蔚来、理想做比较,而是把小鹏与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做竞争对比。小鹏是和这些车企在一个锅里抢饭吃。
资本看好蔚来、理想,因为蔚来、理想定位中高端豪华市场,竞争对手较少,主要是德系BBA。看衰小鹏,因为小鹏的竞争对手最多,市场竞争最卷。
2.互联网造车思维的得与失
在过去的几年,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相互看不上。传统车企认为,新势力是外行,不懂汽车,用互联网思维造车就是瞎胡闹。新势力则认为,汽车行业都是成熟技术,虽然是外行跨界造车,但可以通过从传统车企挖人来解决造车技术问题,然后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革新颠覆汽车行业。
互联网思维,确实帮助新势力在汽车行业站住了脚跟。首先,在智能驾驶上,新势力取得了技术领先的优势。其次,采用互联网的产品开发节奏,使新势力“笨鸟先飞、快人一步”,力求在传统车企转型之前,完善产品线,抢占市场。
小鹏在管理方式上,有很强的互联网风格,和传统车企不同。一些从传统车企跳槽到小鹏汽车的员工告诉红色星际,小鹏招聘人才上用互联网企业方式,薪水和要求都比传统车企要高,比肩甚至高于合资车企的水平。小鹏的工作节奏比肩互联网大厂,比传统车企内卷几倍,加班非常疯狂,经常晚上十点多下班,相比之下传统车企更像养老院。有些员工受不了小鹏的内卷,又回流传统车企。
不过,从现实的结果来看,小鹏作为新势力的一员,除了智能驾驶之外,在汽车本身的产品属性上,小鹏并没有取得对传统车企的优势。
小鹏的主销车型P7,卖不过同样是年上市的比亚迪汉。1-7月份小鹏P7的销量是4万多辆,同期比亚迪汉的累计销量达到12万。汉的纯电版本的销量达到6万多辆,比P7高50%。
小鹏的另外两个车型,P5和G3,销量乏善可陈。P5的月平均销量在4千辆左右,G3的月均销量一直徘徊在2千辆以下。P5和G3都处于大众消费市场,本来定位的是走量产品,但这个销售数据难称及格。
小鹏的管理层对目前的三款车型,似乎也信心不足。在小鹏的财报业绩会上,当投资者问如何看待小鹏汽车所在市场竞争格局及销量时,小鹏的管理层表示,现有的三款车型未来的销售保持平稳。言下之意,销量规模不会有大的提升和改善。小鹏管理层将销量提升押注在新的车型上,即将上市的G9,以及明年上市的B级和C级新产品。
一位汽车行业专家告诉红色星际,舆论过高的吹捧和夸大了新势力们的竞争优势。小鹏这样的新势力,利用互联网思维革新了汽车的销售理念和服务理念,比传统企业强,使得传统企业开始学习它们。但是新势力们在产品理念上比较弱,缺乏积累和沉淀。
一般车企在某个车型上获得成功之后,会把用户喜欢的产品元素延续到其他车型上,形成家族化元素。比如,以前比亚迪的外观设计非常差,被人们吐槽又土又Low,糟糕的外观设计影响了比亚迪的销量,甚至有段子调侃“比亚迪换个设计师,销量能翻倍”。后来比亚迪真换了设计师,挖来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艾格为比亚迪打造了龙脸DragonFace设计语言,经过四次迭代,在比亚迪汉上大获成功。比亚迪迅速把汉的外观设计,复制到其他车型上,形成家族化设计语言,提升了全系产品线的颜值。
相比传统车企,小鹏在产品开发上的表现令人匪夷所思。小鹏P7凭借运动科幻的外观设计语言,在年一上市就收获好评,成为销量的主力担当。但年上市的P5,却没有沿袭P7的外观设计,不少网友吐槽这款车的外形设计相比P7来说平庸了许多。毫无亮点的外观设计,导致P5的销量和口碑差强人意。
同为以“P”命名的产品系列,小鹏在P7和P5的产品策略上发生了分裂。P7定位运动和科技,P5却定位成了家庭用车。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对红色星际表示,一般车企对同序列的产品都会采取相似的定位和产品元素,出现这样的分裂简直难以想象,成熟的汽车企业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同样作为新势力的蔚来和理想,产品的一致性就非常高。蔚来在ES系列的SUV、和ET系列的轿车上,各个车型沿袭豪华的定位,以及家族化的设计语言。理想凭借ONE的家庭出行的定位成功之后,在L9上延续该定位。
产品策略的分裂,暴露出小鹏内部的问题。小鹏作为新创办的车企,短短几年员工数量达到一万多人。团队成员来源比较杂,有互联网的、合资车企的、自主品牌的、Tier1的。不同背景的成员,思维、理念、风格不同,这就导致来自于同一背景的员工容易抱团,在公司内部形成派系。
当公司内部存在山头、派系时,在产品的开发策略上就容易出现分歧和混乱的现象。不同派系之间会提出不一样的理念和策略,如果创始人又是跨界的“外行”,就会缺乏评估各种策略可行性的能力,出现各种策略都想试试的情况。
3.智能驾驶还要多远?
汽车企业都在喊智能化,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是被认为最执着于智能化的一个。其在技术上最舍得砸钱,同时,小鹏最看重智能化带来的产品差异优势,将销量提升寄托在智能化的吸引力上。
智能驾驶对于终端用户的吸引力到底大不大?对于销量提升有没有作用呢?
小鹏P5的销量能说明很多问题。作为小鹏主打智能概念的P5,在21年推出上市时,率先用上激光雷达、英伟达算力30TOPS的Xavier芯片,智能化的硬件不可谓不先进。然而,P5的销量并没有对应其智能化的行业地位。
从销量结果上来看,智能驾驶对小鹏的销量有作用,但也只是带动销量,并没有助力小鹏的产品成为爆款。
原因只有一个,智能驾驶功能均不能明显拉开驾乘体验,目前的市场依然处于汽车电动化内卷阶段。
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智能化的舆论声势很大,好像不够智能的车卖不好。但从销量数据来看,智能化做的好的产品,销量反倒一般,电动化做的好但是智能化做的一般的产品,反而销量好。这种现象背后是用户群体的分裂。
追捧智能驾驶的大多是新科技的尝鲜者,和之前追数码科技的是同一群人,对新科技的缺陷和不足包容度高。
但是对于主流大众用户来说,买车决策时更看重实用价值。当智能驾驶在实际驾驶体验的功能价值不够实用时,就不能引起这类用户的兴趣。大众用户对智能驾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