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你的工作表现体现在完成任务的效率上。
同样的工作,别人用1天就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你用3天就能完成,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有点理性的老板都知道谁该升职加薪了。
在竞争的压力和焦虑下,于是催生了一种教你提高效率的课程,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套路,教你做目标管理、做时间管理、做项目管理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管理技术确实很重要,但光是掌握技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掌握应用技术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优化工作的心态。
如果说管理技术是解决效率问题的方法,那么正确的思维模式,就是提高管理技术的效率。
那么如何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呢?今天分享一个外包思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为什么你的工作,总是被小事耽误?在谈论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分享一个案例。
假设你是一个团队的主管,有一天你要求员工小刘在明天上午10点前把一份快递和一份合同送到机场给客户。
因为这是一笔价值万美元的生意,你告诉小刘不要迟到,否则合作就会毁于一旦。
小刘也很听你的话,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床出发了,但巧的是今天下着大雨,整个城市都堵车了。
因为赶时间,小刘饶过了马路,但巧的是,他在这个时候与另一辆车相撞了。小刘无奈之下只好处理了这次事故,车都没修好就跑到了机场。
但当他赶到机场时,已经是10点多了,飞机已经起飞了。小刘没有及时交车,配合着坐飞机。
后来小刘回到公司向你汇报这件事,你是不是很懊恼?
假设小刘这一天的工资是元,你要给他发工资吗?还有,因为工作原因车被撞了,公司要不要出钱修车?
但如果我打电话给快递员或送货员,我可能花不到一半的钱就能完成同样的事情,而且超时的运费可以弥补。
看完这个案例,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小刘有几分相似之处?
每天的工作都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却总是因为各种小事耽搁,不仅效率不高,事情也做不好。
在我看来,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一份工作如果你不完成,在老板和公司眼里,你既没有价值,你的工作分分钟就被外包走了。
-同样的工作有更专业、更便宜的替代品,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些外包资源呢?
我为什么要用管理者作为案例的主角,那是因为,这种外包思维不仅被职场人所利用,很多管理者也是理解的。
这也给我们职场人提了个醒,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处理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不也被外包了吗?
02、如何运用外包思维来提高自己的效率要用好外包思维,我们需要分析哪些事情可以外包,哪些事情不能外包。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边界"意识。就拿办公室的同志经常做的PPT任务来说,相信大家对这项工作一定不陌生。
在我以前的工作中,因为要处理业务上的事情,经常有对外的活动,经常需要做相关的PPT。
因为这些PPT的要求不是很高,大部分都可以用模板来做,为此我还收集了很多实用的PPT模板。
但有一次,领导要参加一个国际论坛会议,让我做PPT,而且要求很高。
这就很难了。我在模板堆里左翻右找,也没找到符合要求的模板。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同学,他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需要做很多PPT给不同的客户做演示。
后来他把公司里常用的PPT模板发给我,我才知道国际公司的PPT制作理念与平时的办公经验完全不同,从设计到排版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明,让人耳目一新。
而我的同学也为我设计了一套主题模板,当然,我也为他付了钱(一顿饭),任务就彻底解决了。
职场上的很多工作总是有很多杂事、琐事,这就要求职场人必须"多面手"。
虽然老板恨不得让一个员工能做所有的事情,但事实上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精通,样样精通。
所以我们必须分清哪些事情是你擅长的,有价值的,哪些事情纯粹是在消耗你的时间,这就是我所说的界限感。
比如做PPT,你可能擅长组织脚本,了解领导的谈话逻辑,但不擅长设计模板。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那些不擅长、不重要的工作外包出去。
二、学会拆分工作流程的边界感,除了我们对工作的理解外,还要通过拆分工作流程来获得。
有时候处理一个整体的任务,他是不可能外包的,比如说我做了一个演示文稿的PPT,这个内容是不可能传到外界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大任务拆开,你会发现整个PPT任务可以拆成不同的小块,比如内容制作、内容排版、模板设计等等。
我们把一个大任务拆分之后,会发现即使在一个整体中,也有主次之分。
把握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有时可以适当放一放。
重复性的劳动,简单的体力劳动,不能体现自己核心价值的工作,最好是外包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区分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
我们以汽车的生产为例。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价值最高的工作环节往往不是在生产线的执行层面,而是在研发和管理层面。
生产线做的是日常固定的、重复的体力劳动工作,可替代性强。
而研发和管理层面,则是提质增效的板块,需要面对不同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除了执行力之外,更需要脑力和专业能力。
恰恰是这些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才是体现你在公司核心价值的地方。
因此,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必须清楚哪些岗位能够体现自己的核心价值,并在核心价值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设置一个界限。
界内,是你工作的主要矛盾,要亲自做好,能体现你的核心价值,界外是次要矛盾,可以适当外包。
03、哪些工作不能外包出去,否则将是大忌当然,这里合适的意思是,不是所有的工作,甚至是界外的工作,都可以外包。
否则,即使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但也会埋下更多的隐患,一旦被发现,很可能危及你的职业生涯。
在我看来,至少有两类工作是不应该外包的。
首先,涉及公司核心信息的工作不能外包。
但销量确实是公司里的奇葩,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网、聊天。
因为他很能干,公司批准他在家工作,还多次被评选为公司的明星员工。
然而,在一次技术检查中,竟然发现小梁的IP地址多次异常登录,后来发现他把日常工作外包给了一家科技公司。
晓亮的工资很高,他付给外包公司的钱只是他工资的四分之一,典型的轻松赚大钱。
然而,他弄错了一个原则--保密原则。
对于计算机技术人员这样的职位,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公司的敏感信息,包括代码和用户数据,需要极力保密。
这些岗位的员工,除了处理日常的问题,还有义务保证公司的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梁某倒好,为了自己的效率把这些外包出去,结果当然是被公司开除了,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那么在职场中,有很多工作,在我们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工作,但涉及到公司或团队的敏感地方,尽量不要外包,这也是不触及底线的。
领导点名要你做的事,最好自己去做另外,领导如果点名要你完成的工作,也不能交给别人去做。
比如文章开头小刘的情况,如果是小刘当然可以让快递员把文件送过来,但是小刘却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呢?
想想看,小刘亲自办理,搞砸了顶多是能力问题,虽然你有责任,但领导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生气只对事不对人。
但如果将领导让你做的事情,让外人来做,那就是你工作方式的问题了,问题更严重,分分钟让领导对你"另眼相看"。
我们要记住,外包绝不是为了让你随心所欲,甚至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而只是为了帮助人们从过多而艰难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
最后小编想告诉大家,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不关需要工作能力,有时更需要有良好的口才、眼光丶情商和格局策略。
有了好的口才,就能把自己想说的话用对方喜欢听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就能维护双方的感情,让他人理解你,增加谈判成功的概率。
有了眼界,就能发现事物的风向,找到破解的关键,事半功倍。
而格局和策略,让你走正道,获得别人的信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些为人处世的智慧往往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然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大大小小的坑,一不小心落入别人的圈套可谓苦不堪言甚至难以翻身。
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套为人处世的书籍,非常接地气。
《格局》,格局决定成败,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脑子。
《眼界》,有眼界才能看清全世界,拓展你的认知角度,另辟谷成功之路。
《策略》,懂点策略,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让你事半功倍。
《情商》,情商决定终点,要想成才靠智商,要想成功靠情商。
《见识》,见识决定世界,用高度化解难度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这套书价值高,更深入浅出揭示了为人处世的智慧与艺术,越早领悟、越早受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在成功的道路越走越远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