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客公园作者:壳牌雪梨
前段时间,没有举行发布会、仅仅线上发布iPadPro依然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同时亮相的全新妙控键盘更是让人惊喜。全新妙控键盘采用了悬浮式设计,配备背光按键和内置触控板,功能更丰富。
搭配全新妙控键盘的iPadPro看起来终于有了笔记本那味儿,可你不知道的是,从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这条路,苹果一走就是十年。
十年前的大号iPhone
在年年初的一场发布会上,乔布斯揭晓了苹果的全新产品线——iPad。在现场演示环节,他轻松地坐在沙发上用iPad演示了浏览网页、发邮件、管理相册和看视频等操作。如此事无巨细的演示,都证明乔布斯对于这款产品有充足的信心。
第一代iPad本质上就是一个「放大版」的iPhone——一体化机身,正面是一块完整的屏幕加上一个Home键,还有着近似的电源和音量键布局。此外,iPad的系统也是和iPhone几乎一样的iPhoneOS。9.7英寸的iPad比iPhone更大,操作更方便,价格上竟然还比当时最新的iPhone3GS还便宜美元。这款全家人都能用的设备极大迎合了当时用户的需求,使iPad成为苹果甚至整个电子消费品历史上成功速度最快的产品。
iPad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尽管发布会之后当时不少媒体吐槽这台设备有点「不伦不类」,但是它精准地发现了内容消费领域的巨大空缺,当时羸弱的上网本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但相比之下还有更实惠的价格和更棒的设计,这是它最初成功的关键。而针对不同内容消费者,苹果还马不停蹄地推出了更多尺寸满足他们的需要。
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苹果密集发布了iPad2、第三代iPad、iPadmini、第四代iPad、iPadAir、iPadmini2六款产品。年,iPad总销售额达到亿美元,是迄今为止iPad取得过最好的销售成绩。然而随着大屏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还有iPad换新动力不强等原因,作为「内容消费设备」的iPad开始失去优势,销售额从年起连年下滑。
图片来自:appleinsider
差不多是同一时期,Windows阵营诞生了一个超级巨星,凭借不错的便携性和办公属性,它一跃成为平板电脑领域iPad强力的对手,这就是SurfacePro,它有一个键盘、触摸板和小巧便携的机身,这一切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创新的,也吸引了很多人。今天来看,它或许是iPadPro的「老师」。于是苹果开始为iPad找一条新的出路,定位于「生产力工具」的iPadPro应运而生,成为笔记本的转变由此开始。
iPad走向Pro
硬件未动,软件先行。在第一代iPadPro发布前的WWDC上,iOS9为iPad准备了一套新的「多任务」交互机制,加了SlideOver和SplitView两个提升多任务效率的功能,从此iPad有了一套更适合自己的系统。
三个月后,年9月,第一代iPadPro问世,成为苹果当时最高端的iPad。正如库克为iPadPro的整个产品定的基调——「iPad是我们对未来电脑的终极想象」,其使用了最新的A9X芯片,「这是可以与台式电脑相媲美的性能」。更大的屏幕和分辨率、更高的屏占比、更强劲的CPU、更长的续航,这些配置都在彰显着「Pro」的地位。
图片来源:TheVerge
与前几代iPad偏向娱乐化功能不同,iPadPro更强调「生产力工具」的定位。苹果官方称,其运行速度能秒杀过去半年间80%的电脑,iPadPro将替代大多数人手里的笔记本或台式机。
虽然在今天看,初代iPadPro离笔记本电脑还差得远,没法成为合格的生产力工具,不过苹果当时还是为文字工作者和绘图工作者准备了两样生产力配件,这就是SmartKeyboard和ApplePencil。软件层面上Office和Adobe的加持也更让iPadPro如虎添翼。软硬件的共同发力让12.9英寸的iPadPro从一个「内容消费」设备,开始转变为一个「内容生产」设备。
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受众好像并不买账,即使苹果把iPadPro描述为「你的下一代笔记本电脑」,用户在iPadPro上完成工作还是太不现实了。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在当时,iPad系统依旧是集中在手指和屏幕的交互,相比有触摸板能配鼠标的SurfacePro差了一大截,更别提它的生态依旧是影音娱乐为主,「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流传开来的。
两年后,第二代iPadPro接棒继续向笔记本的方向奔跑。苹果这次在屏幕上下了大功夫——比上代窄了40%的超窄边框、*的屏幕分辨率、增大了20%的可视面积、支持TrueTone显示、P3广色域屏幕、1.8%的低反射率、亮度达nits、支持HDR视频。此外,能够动态调节刷新率的新功能ProMotion可以让屏幕实现最高Hz刷新率,这样一块屏幕已经能够比肩最好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了。然而它的交互还是只能通过手指点按屏幕进行,这一点依旧限制了其发展。
尽管如此,当时iPad上的iOS11也改进了,macOS上的Dock、多任务界面搬到了iPadPro上,分屏操作更加快捷,甚至还有了iPhone没有的文件管理器。iPadPro终于朝着和iPhone不同的方向前进,自此又朝笔记本电脑前进了一步。
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
「这个电脑,不是一般的电脑」,年苹果开始这么宣传第三代iPadPro,库克也称它「有着超过市面上92%笔记本电脑的性能表现」。这次苹果终于去掉了在iPadPro上盘踞三年的Home键,搭载广角FaceID来实现面部解锁,进化为全面屏形态的iPadPro屏幕可视面积更大,整体尺寸反而缩小了。这一次,拿掉Home键、加上键盘的iPadPro终于看起来像是传统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了
在接口上,iPadPro也在向Mac靠拢,能够一口多用的USB-C接口接替了Lightning接口,使iPadPro连接外设更加方便,甚至还能给iPhone充电(充电宝属性+1)。两款传统的配件也进行了优化,新款ApplePencil加入了多功能虚拟按键和磁吸设计,SmartKeyboard能够调节两级倾角。
硬件上的这些尝试让iPadPro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笔记本电脑,然而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在系统操作上进行转变,这促使苹果更进一步让iPad系统完成转型。终于,在年苹果对iPad动了一番大「手术」,让iPad系统的操作变得更像一台电脑,这就是iPadOS。
多任务是之前iPad上被很多用户吐槽的地方,也是iPadOS的改进重点。
iPadOS保留了SlideOver(侧拉)和SplitView(分屏浏览)两大功能,不过在iPadOS上,这两个功能的可用性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全新的SlideOver显著提升了iPad的多任务处理效率,苹果也终于「解锁」了app的多窗口能力,这让iPad终于有了笔记本电脑的样子。
iPadOS还对文本的输入和编辑能力做了大幅度的升级。在原有的虚拟键盘之外,iPadOS增加了一个尺寸类似iPhone的小键盘模式,提升iPad上单手输入文字的效率。抛弃了完全复用自iPhone的文本编辑操作,进行大幅简化,移动光标时只需要点击拽动即可,虽然效率和精准度依旧没有鼠标来的高,但比起原来的「放大镜」效果已经直观了很多。搭配iPadOS的全新手势,iPad的文本编辑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在iPad上进行重度的文本编辑终于不再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
iPadOS还有很多的变化,例如桌面图标尺寸变小、数量增加,文件app功能丰富、支持外接存储设备,Safari更加「桌面化」、支持游戏手柄和鼠标、延时更低的ApplePencil、变成Mac外接显示器的Sidecar……
对于iPad来说,iPadOS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软件升级。大幅强化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文本编辑能力和拓展能力以及iOS13的新特性,大大提升了iPad的「生产力」。在iPadOS更新之后,有不少视频制作者都在B站、微博等平台分享了自己将iPadPro作为日常工具剪辑视频的用法,也能证明这次转变的成功。
尽管如此,iPadOS依然还有一个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鸿沟,那就是缺少触控板支持,触控板的缺失成为iPadPro提升工作效率的最大障碍,而在今年,我们终于看到了苹果的转变,新的妙控键盘增加了触控板操作,让iPadPro彻底变得像笔记本一样「完整」。
iPadPro硬件上和一年半以前的iPadPro没有太多差别,处理器小幅度更新,依然是一块Hz高刷新率屏幕,依然是全面屏外观,增加了双摄系统和激光雷达,但妙控键盘却带来了惊喜,它内置了触控板,光标进行了升级,更容易掌控。同时,这款妙控键盘采用悬浮式设计,可以调整一定的角度,铰链部位提供Type-C接口可以充电。
触控板开启了iPadPro迈向笔记本电脑的一大步,全新升级的iPadOS让光标可根据按钮、app图标和文本等内容灵活变化形态。配合直观易用的多点触控手势,比如三指切换空间、双指开合缩放、轻扫回到主屏幕等,可以直接从触控板上执行各种实用操作。
如果说十年前苹果推出iPad是为了寻找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机会,让人们有了更趁手好用的内容消费设备,那么十年之后的iPadPro则更像是苹果对传统笔记本吹响的冲锋号,针对移动办公和生产力做出的全面转变。这十年时间,对手微软Surface系列一步步走向成功无疑证明了在移动办公这条路上,平板+笔记本电脑的形态不是一种伪需求,而一路走来,苹果也完成了iPad系列的进化,或许从现在开始,「买前爱奇艺,买后生产力」会变成它新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