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幸福的生活在给予和接受之间有一个健康的平衡。创造这种平衡始于让自己相信:你应该像周围的人一样享受快乐。
文
安克,配图来源网络
F在七岁的时候,班上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团体,她非常想要获得那些酷孩子的喜欢,但总会被莫名的隔绝。
团队里有一个受欢迎的女孩C就住在F家附近,她们经常会在周末玩到一起,相处也非常融洽。可是一回到学校,C就突然像换了一个人,将F排除在团队之外,在别人面前取笑F……
有次在绘画课上,C向F借用她的彩色蜡笔;蜡笔是F生日那天她爸爸送的,还未开封。经过一番考虑后,F回答说“可以,但你必须要先成为我的好朋友。”
C说,“当然,我会成为你的好朋友。”F真诚地将蜡笔分享C,相信她会信守诺言。
结果,当绘画课结束的那一刻,她又回到了她之前的旧欺凌行为,F开始感到愤怒,悲伤还困惑。
那天她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课: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会对你好。
这课在后来许多年里不断地被C重新抛出,但不幸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C却还是会让自己受到朋友,同事和男友的伤害……
“我只是想获得他们的喜欢而已……”F在咨询室里这样说到;
“但前提是你并未得到自己的尊重,那你怎么又能期待获得别人的尊重呢?”
……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同时也在向他人演示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你。悠闲、随和的人一直都在说“是”,可他一旦想要拒绝时,别人就从不过问他想要什么。
出现某些不适合或不悦的东西,有人会选择中立有人会一言不发,有人会愤怒。
但“我尊重你,我也尊重自己。”才是一种健康的交流方式。如果你一直忽视自己的需求并消除你的负面情绪,那它们将会在以后回来咬你。
F不断受到伤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没有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
个人边界就类似于“底线”或“原则”;在维基百科的定义中,个人边界(Personalboundaries)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该如何应对。
“边界意识好”的个人,意味着他能有足够敏感和坚定的意志,对于自我是什么样的人、思考及感受有着属于自己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控制、利用或侵犯。
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也清楚自己能够接受哪些对待,不能够接受哪些对待,既尊重别人,也保护自己。
在生活中,如果边界不清楚,我们有时会很难分辨自己做某件事究竟是出于义务,还是出于自愿的牺牲。
有个简单的测试方法:试问自己“如果我不再这么做,关系就会怎么变化?”;
如果你发现自己真的害怕这种变化,就是一个糟糕的信号;假如结果会不太愉快,但你感觉你能够能停止表演式的行为,并且自己不会感到太多异样,那这是好的信号。
如果你习惯于做任何事情前都避免担惊受怕,那么设定个人边界起初对你可能就会很难。然而,一旦你开始注意个人边界,它就会随着时间和练习变得更容易。比如:
如果您习惯一直说“是”,那就请你尝试在50%的时间说“是”;当朋友要求你帮忙,你说“不”时不必不断地向他道歉;不要因为你认为你“应该”而自愿去做某事;当你和朋友一起就餐,看电影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请说出你的偏好;在不提高声音的情况下,以平稳的语气表达你的意见;作为这个星球上的访客,幸福的生活在给予和接受之间有一个健康的平衡。创造这种平衡始于让自己相信:你应该像周围的人一样享受快乐。
如果想要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明确你有建立个人边界的权利
建立个人边界是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你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有权利拒绝,当然你也应该对“允许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这件事负责。只有自己建立清晰而坚定的界限,别人才会尊重你。
2.分辨出哪些是你无法接受的行为
回想你经常遇到的场景,想想它们是否与个人边界相关。写下你的感受和平时的处理方法,再列出清单,思考是什么阻止了你做出行动。然后,用平和的语气写下能表明你个人边界的话,以后再次遇到这类场景时向对方表明
3.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不一定比自己的更重要
很多人会觉得,别人的需求或情绪,尤其是家人或伴侣的,比自己的需求更加重要,否则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自私的人。道德感过高会让人焦虑。学会将自己放在首位,为自己建立边界,足够的自尊与自爱才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迁就他人。
4.学会拒绝
当个人边界被冒犯时,生气是最常见的、本能的反应。生气是一种信号:说明你该采取行动了。如果你对于建立个人边界感到焦虑或愧疚,要记住的是,如果你因为担心冒犯他人,而不去表达自己的不悦,你的人际关系反而会受到损害。表明个人界限并适当地拒绝,反而有助于关系的健康发展。
失眠客一个失眠、心理学、故事的频道,作者安克将会为每位失眠者准备一些在深夜可作为看资的内容。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