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经验写好亚马逊六页纸只需三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www.ykhongye.com/
高中时候,我语文大部分考试成绩都是分以上。有一次,我语文考了分,作文扣了15分,其它加起来才扣了5分。我也不太清楚,这到底是说明我语文好,还是不好?上大学以后,我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在QQ空间、校内网,对写作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热爱。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亚马逊六页纸”和我的一些写作经验。01什么是亚马逊六页纸?亚马逊在内部管理实践中,特别是会议管理上,禁止使用PPT,而是使用一种简洁的「结构化备忘录」,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六页纸”。这件事情的最早起源来自于年贝索斯的一封邮件,在邮件中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希望用四页备忘录(4-pageMemos)来代替PPT(PowerPointPresentations)。邮件的主要内容是:“我想来简单解释一下Why,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段文字,而是一段结构清晰,叙述清楚的文字。如果有人只是在Word中用项目符号罗列了一些短句,这和PPT一样糟糕。为什么写4页的备忘录比「写」20页的PPT要更难?因为结构化的,叙述清晰的备忘录强迫你更深的思考,更好的理解什么事情更重要以及事物之间是如何关联的。PPT风格的演示文档让你轻易的掩盖相关idea的优先级和相关性。”02有了六页纸,亚马逊都是怎样开会的?会议的前20分钟,大家围在一起安静地阅读这个4-6页的备忘录。20分钟后,大家一起讨论备忘录的内容,仔细质询主讲人。大家通过非常健康的讨论来仔细探讨备忘录中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讨论,真相会胜出。最后,大家会讨论建议,也会做出最终的决定。03我与六页纸第一次听到六页纸,是我还在上个部门的时候。当时V哥让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六页纸的培训,听完培训便感觉眼前一亮,再加上是亚马逊的经典方法,我就立刻变成了“word六页纸”的死忠。喜欢六页纸主要有两个原因:思路完整。叙述文有个魔力,能把我们凌乱的思路理清楚。大家是否有这种体验?有时觉得很复杂的事情,写出来,好像就没什么问题了。效率高。听PPT很难集中注意力;讲PPT经常会被打断或者听众也很难集中注意力。第一次写六页纸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不会写记叙文了,估计是职场这些年一直用PPT汇报导致的,写不出完整的段落,只能蹦出一个个短句。写好六页纸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不断地练习。我把小象的周报、双周报,甚至述职报告都当作是练习的机会。当时半年述职没要求格式,写PPT肯定是更省力的,但是我还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用Word做了述职。很清晰,也很与众不同。来到现在的部门以后,每周六的汇报,大家都是用Word,我轻车熟路,同时也继续学习其他同事的报告。慢慢发现,每次的报告都会比前一次更好,这个过程是很开心的,有两次汇报,还得到了管理层的一致认可。此外,PPT做的好的人,一定是有一份很详细的文字稿件的。上次,我去拜访一个五金龙头企业,PPT在前一天做好了但没有试讲,当天早上4点醒来,想着讲PPT的情景,怎么也睡不着了,于是爬起来写稿子。在写稿子的过程中,我的演讲思路逐步清晰,也调整了PPT的一些细节,当天的演讲特别顺利。04我写六页纸的三步法提纲、行文、检查。1.提纲董卿在《主持人大赛》有个金句点评,说立意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神思》,刘勰告诉我们,构思是创作的基础。我有个习惯,行文之前先写提纲,提纲的目的是明确目标,构思结构。我的提纲有个特点,它非常细致,包括:项目、详细内容、亮点、页数等几个部分。写这个提纲可能有点儿累,但是这个提纲写完,你再写文章,会非常轻松。重点提一下“亮点”,如果一开始没想好你的亮点是什么,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会让读者昏昏欲睡,每一页都要有至少1个亮点。要想有“亮点”,首先要知道你的客户是谁,要知道你的读者想看什么,“以客户为中心”。拿之前做过的一个试点报告来说,老板想看到的是“认知”,是“这个策略是否可行,如何操作,有无可复制的方法流程”。“关键认知”肯定是重头戏。除了认知,我还在文末附录了“商家案例”,详细地记录了每个拜访获取的信息、动作、结果,这也是个亮点,毕竟认知、方法论都太理论化了,案例能帮助参会的同事增强体感。一般项目汇报的叙述文应当包含以下几个部分:Whatwedo?(背景)Whywedoit?orWhat’stheproblem(解决什么问题)Howwedoit?(我们怎样做)Validation(如何验证)Discussion/Analysis(讨论、分析)Summary(总结)2.行文有了提纲,行文就很简单了。这里简单分享一些行文细节:文章开头呈现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金字塔原理。使用简单词汇,尽量少使用行话、术语、缩写,如果一定要使用,第一次使用需要注释。不要使用“经常”、“多”这种词语,要用数字说话。使用数据支撑你的主张,最好的叙述文基于数据驱动,并且数据丰富,同时,能用图,就不用表,且图表要搭配着关键结论,避免只是列数。使用积极和包容的语言,肯定句更容易遵循,并且更面向行动,让读者容易理解想得到的状态、行动和理想的结果。用格式指导读者,什么地方要加粗、加下划线等等,且全篇使用方法要一致,便于读者很快能抓住你想要表达的重点。考虑利益相关者,在会议之前要做好沟通,避免它们感到惊讶,说“我对此一无所知”、“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六页纸不是必须得写6页,而是不多于6页,越精简越好,惜字如金。合理使用FAQ和附录,列出读者可能问的问题,给出答案;附录应当包括支持您的叙述文所需要的数据,而不是无法融入叙事的内容。但还有一点,不知大家写文章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有时怎么写都感觉不顺,迟迟下不去笔,或者一个小段落就要写好久。我的经验是,先写,想到什么写什么,不用管是否通顺,先写出完整的一篇,再理顺语句,再雕琢细节。3.检查提前写完,比如周六汇报的内容,我一般最迟是周四写完,这样还有一天的时间能优化、调整。写好给三个人看一下。一个是你的领导,他能从更高维度、更全面的视角提出建议。一个是你信任的伙伴,他能帮你检核基本逻辑。最后一个是你自己,精读一下,改错别字、调整格式、通顺语言。05“妄谈”写文之道上面讲了不少方法,然而,可能都还只是“术”的层面,我们再来论论“道”。稻盛和夫说过,“所谓扭转人生,不过是对工作极度认真”。那份被管理层一致认可的报告,写作时间是周三、四两天,但创作时间,要从试点项目开始的第一天算起。接手项目时,我其实有两个选择,“浅尝辄止、等待移交”,“认真对待、全情投入”。我选择了后者,做好试点,拿到认知,顺便做一个漂亮的汇报。于是,这三周里,我积极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应用于试点过程中,不断迭代我们的方式。一边认真试点,一边积累素材。汇报里的“关键认知”是12条,但它的素材其实是有18条的,是我们在每次的分享和实际拜访过程中,一点点积累的。每当到了晋升答辩的季节,我都会告诉团队的小伙伴们:不要在答辩前的一个月,才开始想自己是否有资格,才绞尽脑汁地准备自己有哪些专业贡献、有什么亮点。应该从两个季度前,甚至一年前,就筹划好:我要达到什么样业务结果,然后倒推我要做哪些事情。在整个过程里,要不断回顾“业务结果”这个目标,不断检核自己是不是在正确的轨道上。当目标达成时,再花点时间按照上述方法整理一下,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想要到达远方,首先要能看到远方。以上,我们共勉!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成人为己,成己达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