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忌口什么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61.html
之前跟大家聊了市场波动原理的逻辑链、共识原理、人群属性,以及人群属性结合共识原理如何在外汇市场上做中长线交易和短线交易。
其实,懂了人群属性,就等于是在外汇市场上挖出了个「漏洞」,硬生生地把博弈度最高,最难的外汇市场变成了最简单的交易市场。
但我们已经知道,在国内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人群属性目前是相对单一的,就没有了这样的「漏洞」。所以,脱离了人群属性,在期货和股票市场,「收盘价」和「连续性」等就逐渐和共识脱钩,确定性没那么高了,相对地也就没有那么好用了。
因为,市场的底层原理变了,交易手法必然也需要变。
接下来,咱们将抛开人群属性,回归市场波动原理最基本的推演和运用中去。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之前在外汇市场上讲到的共识识别,无论是增量资金之后的「收盘价」,还是增量资金之后的「连续性」,我们都是在通过增量资金流入之后的价格表现来验证共识。所以,共识的这种识别方式,它必然是滞后的。
这个可以理解吧?因为,我说过,共识是买卖意愿的共识,再看下逻辑链:
所以,真正的共识,是在增量资金进入之前,更在价格变化之前,就已经先产生了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人群属性结合共识原理如何做中长线交易》和《人群属性结合共识原理如何做短线交易》中,我们实际的交易都要等价格再回到画的那个黄框附近再去介入。
因为,《市场波动原理的推演:共识原理》中讲的非常清楚了,结论5:交易在共识。
但是呢,也正因为这种共识识别方式是滞后的,「等价格回来」就个过程就增加了不确定性。
因为价格回来的过程中,它可以有新的关键事件发生,可以有新的大增量资金流入,可以有新的多空博弈发生从而产生新的共识等等。这都会给之前的共识带来不确定性。
所以,针对这种滞后的共识识别方式,这个「等价格回来」的过程越短越好,这个也应该很好理解。
同时,价格也可能不回来,直接顺共识方向头也不回地走了,而这反而恰恰说明了之前的共识很强。这说明了你的分析推演很对,但是你的实际交易可能要踏空行情,而这就充分体现了市场的随机性,不是你看对了,就一定能做对。
先停止往下看,把这个逻辑理一理,清楚了吗?
OK,我们继续。那么,真正的共识,不滞后的共识,该如何去识别和运用?
还是结合实例来讲解吧,这次,将以期货市场为例,我以之前在期货上做的两笔铁矿的单子来演示下,这样应该更便于理解。
年8月30日,我做了铁矿的空单。我们来看下这个分析推演过程。
首先,我们看铁矿之前的那波下跌,很流畅,这波下跌我是踏空的,没做到。这就是真实的交易,我们不可能抓住市场的每一次行情,我们只能做到自己能看懂的,认知范围内的行情,这也是为什么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铁矿之前的那波下跌很强,而且持仓上一直是增仓下跌的,说明整个下跌过程就是空头资金在主导的,多头一路挨打。
当然,8月正好在移仓换月,主力合约上的持仓增加可能是移仓换月引起的,可能不准,但我们看铁矿指数,相对变化上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多空强弱非常明显,为空头资金主导。
然后,从8月20日之后,行情开始反弹,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路反弹都是减仓的,说明多空资金都在离场,所以这波反弹并非是多头主力抄底资金引起的,那么,抄底的理由暂时就没有了。
那么,价格波动到这,多空资金它们背后的买卖意愿是怎么样的?是否可以为我所用?这是接下来要考虑和推演的。
我们已经知道,研究盘面主要是研究盘面背后的「人」,包括人的属性、人的心理和人的行为。
而这市场上,在任何时刻,人都可以分为四类:已经做多的人,已经做空的人,等待做多的人,和等待做空的人。
随着价格的反弹,以及持仓的持续降低,我们可以推演得到:
1、前期已经做空的人在不断地获利离场,而随着价格反弹越来越高,离场的意愿会越来越弱,维护住成本优势;
2、前期已经做多的人在不断地砍仓或解套离场。底部抄底进来的已经做多的人在获利离场,并没有决心持续增仓把价格继续打上去的迹象,而多单平仓就等于反向开空;
同时,
3、踏空了之前那波空头,等待做空的人,正捂着手里的资金着急地等待一个能上车的机会,比如像我,而价格的反弹正好给了一个这样的好机会;之前获利出场的空头,出了场之后资金能去哪,还是在等反弹到一个好位置后继续空进去,这是聪明资金的必然选择;
4、因为持仓的持续减少,显然,等待做多的人,看到价格反弹错过了最好的位置,又畏高不敢进了,继续观望了。
所以,市场上的四类人,在当下,三个是空头意愿,一个是处于观望,所以,这四股意愿,就是市场波动的四股力量,在当下就产生了一股空头合力。
四力合,共识生!
OK,有了这些推演后,我们只需耐心等待市场自己来验证我们的推演是否正确,如果推演正确,看到空头开始进攻的信号了,跟随进场即可。
所以,进场永远不是去猜的,或者有某种固定模式死板地去操作的,它是我们所有推演的最后一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然后,我们在30分钟图上看下细节,耐心等待精确的交易时机。
随着价格不断反弹,越靠近上面的阻力区域,我们可以看到震荡的时间在不断地变长,这就是逻辑链中的关键位置,多空要打仗的地方。
所以,不是看到阻力位置就可以去做反向的,那是纯赌博,而是要看资金在这里打仗了没有,谁赢了,然后跟着赢家走。
我们看到8月30日,在经过两天的震荡博弈后,开盘跳空高开,到了阻力位置,跳空高开意味着多头的强势,照理价格应该会继续上涨,但价格却立马被打住了,开始小平台震荡,然后被一根大阴线反向击穿,增量。
OK,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了空头当下更加强势,空头的进攻开启。我们等的不就是这样的信号吗?这就是进场的最佳交易时机。
在我们进场的那个K线后,我们可以看到空头资金在持续增仓进场。
再体会下上面说的这句话:真正的共识,是在增量资金进入之前,更在价格变化之前,就已经先产生了的。
共识是买卖意愿的共识,四力合共识生后,资金进场,价格顺着共识方向波动。
再体会下我之前说的这个结论:交易在共识。
我们在共识产生的第一时机就进去了,后续不断地会有增量资金来给我们「抬轿子」,这就是市场上最聪明那个层次的资金的做法。
而韭菜资金往往是后知后觉,等聪明资金吃完肉走了,韭菜资金才看明白趋势出来了,高喊着顺势而为,急不可待地进场了,然后发现市场开始反弹了,等他们受不了开始砍仓了,聪明资金又进来收割这些带血的筹码开始吃肉了。
所以,「韭菜们」永远在感慨:明明是顺势而为,却永远踏不准那个节奏,徒呼奈何!
交易在共识,才能保证我们交易的相对确定性和安全性,也是高胜率和高盈亏比的根基。
所以,我常说:认知不到位,一切都白费!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先有共识的判断,之后才在30分钟盘面上找的更加精确的交易时机。如果这里没有四力合共识生,共识不成立,30分钟图看都不用看,因为类似30分钟图上我进场那样的位置实在太多了。这个先后顺序一定一定一定不能颠倒。
也就是,先要判断战场的大环境,在多空即将分出胜负的那一刻,找个相对安全的位置,置身场内跟随强势的一方,享受胜利的果实。如果战场还处于胶着状态,打的正嗨,无论你从哪个位置进入战场,都容易成为炮灰。
前者是赢家思维,后者是赌徒思维。
我们看下铁矿盘面后续的行情。
离场原理这里就简单说下,8月30日进场后,后续下跌一路增仓,一直是空头资金主导,直至9月17日大阴线却大幅减仓,说明空头主力资金「吃完肉」后开始跑路了,第二天低开那么多的情况下还被大阳线反包,说明在这个位置,空头主力资金想把价格继续打下去的意愿不足了,而是落袋为安的意愿更强,那新的一波反弹又要开始了。
而我是做波段交易的,波段交易自然要规避震荡和反弹,这个在《一个实例串讲市场波动原理的逻辑链》详细提到过,那既然推演得到反弹要开始了,自然就应该离场了。
所以,你看,离场也是个根据原理推演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动作。没有什么死板地生搬硬套的方式。
一切分析,依据皆为原理,一切交易,如:进出场,皆为看懂原理后的自然产物。放弃主观猜测,每一步都尊重市场的客观表现,随市场而舞,这就是市场波动原理的交易之道。
之后,我在10月13日再次进场把铁矿的空单接了回来,继续空,这个单子的原理几乎和上面这个空单一模一样。现在,能看懂一点了吗?
需要注意的是,盘面在表现形式上是千变万化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盘面上也没有两根K线是完全相同的,你看着长的一模一样的两个K线,放在不同的位置,承载着不同的资金意愿,它的潜在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上面的铁矿实例中,同样是价格的反弹,一模一样的价格表现,如果价格的反弹是增仓上去的呢,说明了多空资金的什么意愿?如果是先增仓后减仓呢,说明了多空资金的什么意愿?如果是先减仓后增仓呢,又说明了多空资金的什么意愿?
结论会完全不同!
同时,这些买卖意愿也只是我们推演得到的,推演的结论它不一定就是对的啊,如何让盘面自己去验证?如何根据验证结果来进一步地应对?而且这些推演得到的买卖意愿只是当下的,随着时间它是会动态的变化的,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交易或持仓又有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
以上这些,通过上面我的实例,基本都讲到了。
量仓分析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它需要与市场充分融合,绝大多数交易者仅仅把量仓当做了指标,念叨着增量、缩量、量价背离等等,死板地看,那只是雾里看花,云深不知处。一根大的成交量就代表资金流入多吗?并不是,它可能是短线资金和量化套利资金高频进出的产物,其实并没有资金的驻留。
所以,死看图是没用的,任何死板的方式都会逐渐被淘汰的,我们要学的是这种看懂原理看懂盘面的赢家思维和推演逻辑,永远跟着市场上真正赚大钱的最聪明的那批资金走,身处最残酷的战场,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与时俱进!
OK,关于市场波动的共识原理就讲到这里了,共识原理是市场波动原理中的一个,相对也是好掌握的一个,关于其他原理,后续分享中如果用到了就顺便提一下。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你是新手入门,只会一些「花架子」,还毫无「内功」可言,任督二脉的打通又岂是那么简单,而一旦任督二脉打通后,也就法无定式,摘叶伤人,信手拈来。
我刚开始锤炼自己这种思维和推演逻辑时,每天的交易分析和交易计划可能要花2-3个小时才能写完,有很多原理和逻辑理不顺,或者反应没有那么快,功力不够,只能时间来凑,只能咬牙坚持下去,逼着自己每天都写,很多时候都是凌晨两三点才能睡。
那时的交易分析和交易计划写的非常详细,一年下来能写十几万字,几千张截图,近一千页的word,而且光写还没用,还得一遍一遍去看,去修正。慢慢地,市场原理和逻辑越来越清晰,写的也就越来越快,到现在,每天花10分钟左右就全部搞定了。
任何行业要想走到巅峰,哪个不需要千锤百炼?有多大的欲望,就需要多大的付出!
OK,今天就聊到这,有缘者随喜观之,若从中有得,吾之所愿。若不喜吾之所写,勿争、勿喷,互道珍重,相忘于江湖即可。
我是逍遥船长谢觉乐,心中有爱,交易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