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石敬之~
这一期,给大家分享一个PPT中的超级功能——布尔运算。
操作并不复杂,但是效果异常NB,一旦掌握,怎么说呢,理论上,你可以解锁任何你想要的形状,与你想象不到的形状。
甚至,将这招称为PPT小白与高手的分水岭,亦不为过。
闲言少叙,进入正题。
在使用它之前,要先找到它。
方法很简单:首先,在PPT中插入两个形状,全部选中,然后在里找到。
这个玩意就叫做布尔运算,你说是合并形状,其实……也可以。
布尔运算,一共有5种效果,如下图:
接下来,我为大家一一详解。
1
结合
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对象,合并成为一个元素。(有的版本也叫联合。)
(动图)
2
组合
这种与结合类似,不同点在于,组合的时候,会减掉两个对象中的相交部分。
(动图)
这个功能在PPT制作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
在文字下方插入一个半透明色块,调整位置,与文字形成一定错位。
然后执行命令,就可以得到下面的效果。
文字与色块重合的地方,文字变为全部镂空。
不完全重合的地方,文字出现部分镂空。
3
拆分
将两个及以上的对象,沿着相交重合的地方,拆分成各个独立的元素。
(动图)
这个命令在实际运用中,使用频率很高。通过拆分,可以制作出很多不错的设计效果。
比如,这样:
这页PPT的背景,就是拆分文字,对笔画进行柔化边缘,处理得来。
4
相交
把两个及以上的对象,相交之后,保留重合的部分。这也意味着,执行相交命令时,两个对象必须要有重叠的地方。
(动图)
这个功能在PPT中实际运用中,特别常见。
比如下面这张,就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相交,制作而成:
5
剪除
这个很好理解,先选中元素A,再选中元素B,执行剪除命令,就得到A-B的形状。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元素选择的先后顺序。
(动图)
这个功能,使用频率之高,完全不亚于相交与拆分功能。
合理利用这个功能,也能做出不错的PPT页面。
比如,下图就是使用剪除功能做的镂空文字效果:
好啦,如果你看到这里,那么恭喜,你已经基本掌握这个技巧了。
以后在做PPT的时候,就可以尽情装哔、尽情秀了。
上面用到的案例,只是为了功能演示,现做的作品,实际制作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
抛砖引玉,大家可以多开脑洞,尝试做出更多出彩的设计。
为了防止脑子会了,手不会的情况发生,建议大家看完赶紧操作起来哦。
在操作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后台给我留言。
如果你做出了更酷炫的效果,也欢迎在后台分享给我看一下哈。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事实: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不够好,不是能力问题,仅仅是知道与不知道的区别。
所以,想知道更多干货的小伙伴,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