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展雄
01
最近有个UP主大猛子,爆火了。
大猛子,东北人,土木工程专业出来,在建筑业国企上班。记录工地生活的点点滴滴,发了几十条视频,核心总结一句话——别学土木工程,快跑。
工资低是最基本的吐槽点,土木工程毕业的人对这个甚至已经疲倦了,懒得说了。在大学辛苦学了四年,工作上能用到的没多少,手下也不服从你的专业能力。
在工地上,除了监理,职位最高的是技术员,但是工人不会高看一眼。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管理一群三四十岁从社会摸爬滚打起来的中年人,是啥难度,可想而知。
技术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调度,把一个工程项目切割成不同的小部分,分发给下面的农民工,分包带领工人们完成各自的具体工作。而工作成果也要技术员检查验收,用大白话讲来,检查就是“挑毛病”。
一次,大猛子验收要求返工,被一个情绪激动的中年农民工推搡,大猛子跟他吵了几句,幸好没打起来,动手的人被旁边的拉走了。
同龄人在写字楼商业谈判,拿着苹果电脑优雅地打字,周末逛博物馆,看话剧歌剧,享受青春。土木人住在脏兮兮的工地,混在大叔堆里,干活干得灰头土脸,一两个月才可以回一次家。
当夜里的冷风吹到工地,不禁暗暗自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上辈子伤天害理,这辈子工程管理。
土木不仅摧残你的灵魂,还摧残你的肉体,风吹日晒,一套保养下来,20多岁的小伙看起来像40岁大叔。
大猛子刚毕业时,也算一枚俊朗小生,皮肤白白的。在工地干了3个月,皮肤又黑又粗糙,5个月后,胖了20斤,颜值断崖式崩溃。
大家可以去贴吧的土木工程吧逛逛,跟大猛子一样惨的,比比皆是。
很多专业学生信誓旦旦地说要坚持下来,干一番大事业,不辜负毕生所学,然后一个一个溜了,提桶跑路。
坚持时间久是指在工地呆两个月,坚持时间短是指在工地呆一个月不到。简直一场立flag表演大会。
所以大猛子在每个视频的最后三分钟都有一段固定台词:“土木工程太好玩了。兄弟们,好好学习吧,考公、考研,不学习以后就来跟猛子做同事。”
02
我看到一些自媒体把大猛子跟何同学放在一起,何同学多么光鲜亮丽,站在时代前沿,说话文绉绉。大猛子一套套社会磕,发生了什么就唠磕什么,朴实无华。
明里暗里强行对比,暗示两人家庭出身、阶级背景的悬殊,往民粹仇富的路子靠。
这就很搞笑了,两人命运不同,本质是个择业问题,如果何同学当年报志愿也是工程类专业,估计今天也光鲜不到哪去。财经博主饭统戴老板自述,原本学的是造纸专业,幸好及早跑路。
在知乎豆瓣上,坑爹专业的劝退运动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很多年了。生化环材四大天坑,"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已经家喻户晓。很多人抱着为科学献身的想法选择专业,入坑后发现真相,欲哭无泪。
我不知道现在的00后是啥想法,但我可以肯定,在80后90后心中,科学家自带神圣光环的。小学写作文题目,长大以后想当什么,一般都是写要当科学家,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在宣传钱学森和杨振宁。
尤其是在三四线小县城和农村,物理学对于学霸具有强大的诱惑力,高考填志愿首选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然后就业被坑惨了。
有的小县城农村家长还算头脑清醒,填志愿的时候考虑以后实际吃饭问题,不折腾虚的,选择一些看上去实用的专业,比如食品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建筑之类,然后依然被坑。
孩子们觉得学的是国家紧缺的专业,进去后才知道四大天坑这个概念,毕业后都是又苦又累工资低的岗位。工作枯燥,而且很多单位地点放在郊区,有的还因为保密工作放在深山老林,生活不便利。
知乎上,有人给生化环材的就业指南是这样的:
我有次参加出版社讲座活动,跟后浪图书的一个编辑闲聊,发现对方居然是化工专业跳槽转行的。他抱怨以前在工厂三班倒,经常接触有毒危险物质,说起来都是泪,出版社虽然同样给钱少,但起码工作环境好。
图书出版行业已经在文科的生态链的底层了,稍有点想法的文科生要么去当公务员,要么留在高校任教职,就是这样,出版业在化工人看来属于天堂了。
像这位理工科跳槽出版社的朋友少见,更多的理科生报个编程培训班,跳到IT业,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转码农”。别看现在媒体铺天盖地说程序员压力大,互联网大厂内卷,别听他们瞎扯,互联网行业的福利待遇,吊打天坑专业。
码农自称搬砖,是自嘲说笑的。建筑工地是真的搬砖,戴着安全帽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搬砖。
土木工程贴吧里有这样的留言,作者说:
阿里、字节、美团都是开高薪,砸出真金白银来招聘。以今年腾讯的校招为例,研发岗分为5档,白菜档(顾名思义,标准职级常规档)的年薪,股票和房补加起来共41.2万。年,腾讯的白菜价为22万,短短三年时间价格翻倍。其他行业做得到吗?
03
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市场岗位严重脱节,一个理科生转码农,之前大学四年的知识几乎是白学了。即便没转行,留在本专业,校园里学到的与工作实际应用的,有着很大的差距。
大猛子能被建筑企业录取,很重要原因,他性格外向开朗,能够跟工人打交道。他自述:“来了我才知道,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在工地都用不上。工地需要的是办事的能力。心疼我的公司,他们花那么多钱,没买到我的知识,只买到了我的能力。”
有个给中国应试教育辩护的常见说法,外国人数学不好,中学生算数还要计算器。
只看起跑线,欧美或许不行,但你看终点线,欧美遥遥领先。产学研互相结合,高校跟知名企业合作,学以致用。
欧美科研水平不是盖的,就拿高铁来说,中国可以自主生产和制造机车,但部分关键零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
列车的心脏牵引系统,是德国西门子开发的,他们向我国卖这个关键技术,价格占到一列动车总价的20%-30%。西门子就仗着技术优势,一分钱不让,嫌贵了不卖。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信息化部首任部长李毅中,曾经很痛心地说:“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三分之二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原材料依靠进口。”
欧美的理工科人才,安心于本行业,造出先进技术,卖到全世界。他们也会学习IT编程,但不是一窝蜂彻底改行,而是融会贯通,不荒废老本行。
制造业和IT结合的一个产物是仿真软件,现在福特等公司纷纷采用汽车碰撞仿真软件lsdyna,模拟交通事故图像,节省一大笔开支,造车业升级换代。没有这个软件,厂商就要拿样车做实验,一辆一辆撞。同类软件还有Ansys,这款军工必备,造坦克装甲车用得到。
这类仿真软件,跟百度、阿里、字节平常用的软件,技术难度不在一个层面上。国产工业界造一款高端仿真软件的难度,相当于国足进世界杯。
包括仿真软件在内的工业软件,欧洲和美国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70%,中国占据的份额只有6%左右,浙江义乌那些中小企业,大多没习惯用CAE软件,产业技术老化。
外国的产业界跟大学学院直接对接,英国有华威大学和巴斯大学,普通人可能只听说剑桥牛津,在理工科研究领域,华威巴斯位于数一数二的水平。
大学每年设立交流日,向谷歌等大企业开放,让IT巨头们见识下,制造业最新研究成果。谷歌汽车等产品,离不开传统行业的支持。如果软件的开发者对工业一窍不通,那就百分百扑街,做PPT演示算法的样子美如画,具体落地的样子一坨翔。
目前,国内有些领域跟了上来,产学研结合,比如最火热的无人驾驶和机器人AI。我对天坑专业的批评,也是哀其不幸,有谁愿意浪费大学四年的光阴,学一个性价比低的专业?
希望中国的理工科教育能与时俱进,让学子们不仅发挥用武之地,还赚到足够多的薪水,活得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