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结构课01由左右二字引发的结

“左”和“右”是两个十分常见的汉字,它们在意思上互为反义,且在结构的处理上也大不相同。在今天的内容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结构大师欧阳询是怎样写这两个字的:

皇甫诞碑(左),九成宫碑(右)

如图所示,“左”字呈现横短撇长的态势,而“右”字更倾向于横长撇短,那么字形如此相近的两个字又为何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呢?第一种解答思路:

01从字源的角度解答问题

大体字形演变,只作学习演示并不严谨。

甲骨文的“左”就像左手的形状。等到了金文下部又增加了“工”的字形,是左手执工具辅助干活之意,因此“左”的本义是辅佐,帮助的意思。到后来因为“左”只借为方位词来使用,故原来表示帮助的“左”就只能加上单人旁,成为“辅佐”的“佐”了。

“右”字的甲骨文像右手之形,所以在上古“又”字就是右手。金文中在“又”字下部增加了“口”字,就是人的嘴巴,意即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所以“右”的本意也是佑助,帮助之意,后因“右”多用于与“左”相对表示方位,于是人们只得另造“佑”字表达辅助,保佑的意思。

了解了这两个字的字形演变后,相信大家就能明白它们的结构为何相去甚远了。古文字“左”字上部的“U”字形逐渐演化为横,而“右”字上部的“U”字形却演化为撇,到了楷书中书家们依然沿袭了古文字中的书写习惯,这就造就了两个字处理手法的不同,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书家写“右”时撇画会有十分夸张的起笔动作了。

从字源的角度来分析固然不错,可每一个类似于“左右”的字都要这样追根求源地去研究未免太费时费力了。难道像这些字什么时候横长什么时候撇长就没有什么道理可循吗?我想是有的,接下来就要引出我们今天的主题了,也就是第二种思路:

02从结构的角度提取规律

首先找出符合这个结构特点的字,除“左右”外,还有在、有、存、布、尤、灰、友等字,然后还是来看一下古代大家的处理方法

注意前者笔顺先写撇,后者笔顺先写横

通过观察比对我们不难看出,上排的右、有、布均遵循横长撇短的规律,下排的左、在、友、存、灰、尤则按照横短撇长排布。概括的来说,即在“ナ”引导的汉字中,若右下部分适合横向舒展(有长横或捺等),则横短撇长。若右下部分不适合横向舒展,则横长撇短。这种处理也绝非是孤例,历朝历代的书家很多都延承了这些字形,究其原因,一来与字源的发展演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来也暗合了书法中“只能有一个主笔”的观念,一个字中一般不设置两个用于表现的长笔画。

我们知道,在各类碑帖当中一个字的结构通常是有很多的变化形式的,这正是书法的精妙所在,一味地追求规范是与书法的审美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上面所提到的均是指“一般情况”,这里也只是向大家总结了这些字的惯常写法,方便各位书友从中找到规律,聊供诸君一哂。

#书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