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本文转自;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核心阅读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我们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以及有声与无声之间的美妙,欣赏古典音乐是让人享受宁静的时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吴牧野《我的祖国》“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记者:今年是作曲家贝多芬诞辰周年,您刚刚在国家大剧院开启贝多芬钢琴独奏世界巡演。贝多芬是大众熟知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语汇丰富、风格变化多样,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您如何理解贝多芬的作品并进行演绎?吴牧野:这次贝多芬钢琴巡演,对我来说既是荣幸,也是挑战。其实,贝多芬作品早已经在我的巡演规划之中。此前,我巡演过舒伯特、肖邦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或精致或浪漫,与之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力量感十足,钢琴家需要极强的意志和能量,才能通过演奏将其冲击力展现出来。贝多芬是个特别纯粹的音乐家,一生秉持崇高的艺术使命。要走进贝多芬的世界,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自不必说,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同时更着笔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和细致入微的人性刻画,也是我案头常备书。就像作家在写作时不仅考虑字义,还要讲究字在句子里的音乐性,钢琴演奏家也是如此。譬如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大众熟知的《命运交响曲》,以“短—短—短—长”这高度浓缩的四音动机作为全曲发展的中心。这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将音乐的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为动机性管弦乐创作确立典范,同时蕴含着作曲家抵抗厄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每一个音阶都不是孤立的,作为演奏者要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并展现出来。记者:一些音乐评论家称赞您是“原汁原味”的学院派演奏,您怎么看待“原汁原味”和个人风格之间的关系?吴牧野: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可能因为我在巴黎学习、生活过很多年,更能体会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看一部作品纯不纯正,最重要的是细节。就像同一句话,读的时候语气不同、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同。我觉得一首乐曲就是一个故事。如果说作曲家是故事概况和情节走向的设计者,那么演奏者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他虽然要沿着故事脉络推进,但人物性格、行为举止,包括如何与背景互动,需要演奏家自行发挥。每个音的轻重、音与音之间的空间和呼吸,都会给听众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度”。我的老师是钢琴家雅克·胡维耶尔,他在演奏技巧和艺术思想上给我很多指导,比如小节间的呼吸、节奏的把控等等。当把老师的经验融会贯通后,还要突破它,因为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同一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演奏家在努力深入了解经典后,要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丰富古典音乐的内涵,为这门艺术探索更宽广的表现可能和更深邃的精神层次。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吴牧野《缘》“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记者:通信技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艺术则可以进一步让人们的心灵靠近。如何用古典音乐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吴牧野:古典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交流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比如亚历山大·塔霍是法国著名钢琴家,但他的技巧概念得益于俄罗斯钢琴家格里戈里·索科洛夫。我创作的钢琴曲《缘》,中国朋友认为是中国音乐,法国朋友认为是法国音乐,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西方优美的诗歌能震撼我们,中文世界的唐诗宋词翻译到国外同样能够感动外国人。就像中国画和西方有的画派,无论技法表现还是绘画理念,都有共通之处。近些年,世界舞台上出现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我们迫切需要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古典音乐体系,更好地传播我们的音乐。这不是说把几部中国钢琴曲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勠力同心,一起努力。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吴牧野《英雄赞歌》“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记者: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门槛太高,很难听懂,所以敬而远之。怎样让更多人走近古典音乐?吴牧野:音乐演出需要听众才完整,我希望让听众感受到,他们是被邀请来的,我不愿意台上台下有道无形的墙。这次贝多芬巡演的曲目,我整整思考了一年,选择了几首知名度比较高的曲子。比如《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这首曲子从面世以来就非常流行,是众多影视剧的背景音乐,也被许多音乐类游戏收录。我希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能恍然大悟:原来经常听到的这段旋律来自贝多芬。从而以此为契机,走近古典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演奏则需要具有科学精神。比如声音是震动而成,发出振动波,演奏者要了解物理学,懂得声音如何变化、怎样传播。当振动波被听众接收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感受,这又涉及心理学。一场演奏会的出场、亮相,演出时每一章节的停顿,曲子与曲子之间的空隙,这些细节会极大影响演出效果。观众看到钢琴家的演奏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实际上是经过无数的尝试、彩排才能达成的。与钢琴直接接触的是手,但手只是第一关节,还有手腕、肘、肩膀,甚至脊椎,人的整个身体都要与眼前的乐器、弹奏的乐曲相融合。在练琴时,很多老师强调基本功,其实这个基本功就是前人在大量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能够让身体在演出时达到最佳状态的一种训练。刚入门的学生很难感受到基本功的作用,只会觉得它繁琐异常,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就会发现基本功越扎实,演奏越得心应手。我在练琴之余,会进行身体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并控制每一块与弹琴相关的肌肉。我非常喜欢机械。钢琴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机器,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去驾驭。钢琴的前身是古钢琴。古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内部原理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所不同。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的需要,改以弦槌击弦发音。具有强弱音变化的现代钢琴发明出来后,琴声更富有表现力。贝多芬正处于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交界之处,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他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音响层次更加丰富,这与当时演奏乐器的变化紧密相关。记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不可取代的魅力是什么?吴牧野:音乐蕴含丰富、包罗万象。人人都有创造、欣赏、分享音乐的能力,不一定非得演奏乐器,哼唱一小段旋律也可以。这是非常正向的力量,而且一点都不昂贵。音乐最大魅力是感受当下。认真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可能要连续30分钟的专注。听众和演奏者共同经历一场音乐之旅所收获的,最后会转化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古典音乐重视声音力度的对比、重视寂静、重视每个休止符的使用。在喧嚣的当代生活中,让人得以享受片刻宁静,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认识自己。对话人:吴牧野(钢琴演奏家)任飞帆(本报记者)制图:赵偲汝《人民日报》(年12月08日20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