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书法界资深人士遇到要求当场演示写字的时候,由于现场环境不佳,文房四宝也不全,没有条件挥毫泼墨一展风采。如果退而求其次拿起钢笔书写,未必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没有毛笔书法章法和技法的加持,笔法也用不上,写出来的字很普通,让很多人大失所望也大惑不解。
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书法家平时写钢笔字怎么样?答案也许会让大家失望,只能说还可以,远不如那些硬笔书法协会的成员。众所周知,传统的毛笔书法一直是书法界的主流,其他的写字方式称为硬笔书法,其中钢笔书写为主流,中规中矩在字格中书写,硬笔书法没有书法家。
很多钢笔字在字格中书写,缺乏变化空间倒不是说书法家写不好钢笔字,是因为习惯使然。他们大都年事已高,即使年轻一点的也四五十岁,平时的书写已经习惯了用毛笔。在钢笔出现以前的两千年时间里,人们的日常书写都是毛笔。所以,对书法家而言,他们离不开毛笔,即使拿起钢笔书写,也没有什么感觉,自然写不出很高的水平。
同样都是写字,因为书写工具和纸张的不同,书写技法也就不一样。除了字体的结构处理没有区别,其他的没有什么关系。比如,毛笔书法的书写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纵行格式,还有许多笔法和章法的运用等等。而钢笔字却是从左到右的横行格式书写,没有章法要求和技法的运用。如果毛笔和钢笔书法同修,可以互相促进,对书法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其实,钢笔不仅仅是用来写字的,也可以创作出硬笔书法作品来,只不过很多书法人士不屑于此。小编在多年毛笔书法的练习过程中,对硬笔书法也有所研究。如果采用弯头美工钢笔或者其他自制竹笔,因为其笔头远大于普通钢笔,同样可以融入毛笔书法的书写技法和章法,写出毛笔书法的韵味来。
钢笔练习稿:传统字形,结构没有变化如果写字不研究字形的结构变化和章法的运用,不管是毛笔还是钢笔书写,都仅仅是写字而已。在生活中,要判断一个人的字好不好,看看他的笔记就行了。而要判断一个人的书法水平的高低,即使看到他的笔记,也无法判断其在书法上的造诣,这就是书法和写字的根本区别。写字是用于工作和生活上的记录,书法是书写诗词歌赋、经典名句用来欣赏。
现在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以行草书为主,因为她有很强的自主性,可以改变字形结构,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都趋之若鹜。那要怎样才能写好行草书呢?只要掌握基本字形的结构变化和章法的运用,就能写出漂亮的行草书作品,没有毛笔和硬笔之分。要掌握字形结构的变化,除了临帖以外,更重要的是广拜老师,会快速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下图和上图为同一首唐诗《正月十五夜》,采取了不同的书写风格。下图在字形结构上尝试一些变化,尽管幅度不大也带来一些风格上的变化,说明结构在书法中至关重要。)
钢笔练习稿:尝试字形结构的变化先要拜所有认识的书法人士为师,不分门户、不计长幼,只要觉得其字很漂亮就是适合自己的风格,也是最好的老师。必须潜心揣摩、默临于心。如果见到其人,一定要虚心讨教,哪怕对方地位不高、造诣不深,也要不耻下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书法人士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可以是老师。
还要拜所有自己看到的字为师,比如各类招牌、名人题词、民间书法和网络作品等等。其中不乏上品,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用心欣赏,只认字不认人。这样潜移默化地学习书法,比关在室内苦练效果更好。也许有人认为各种碑帖多如牛毛,还需要研究生活中看到的字吗?非常有必要!
各类名贴碑文,里面的字当然是极品,平时已经临帖无数,早于牢记于心。再说碑帖都是书本上缩小了的局部复印件,看不到原尺寸作品的气度和风格。作为临本当然没问题,但对于创作而言效果有限。而生活中看到的都是原创真迹,对创作更有启发作用。还有那些网上创作书法的过程,也能和自己的技法默默交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要拜自己为师,把平时练习书法的草稿保留下来(或者拍照),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审视以前“作品”的不足之处,能够改进就是进步。如果短时间内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缺陷并且改正和提高,说明自己这段时间书法水平进步神速。以己为师也是一种学习之道,要学会自我提升。
钢笔练习稿:尝试字形结构的变化以人为师、以字为师、以己为师不但能迅速吸取书法的精华、充实自己的内涵,对字体结构也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总结出自己对结构变化的运用规律,书写出与众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即使是钢笔,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再也不用担心拿不起钢笔了。尽量做到毛笔和钢笔书法同修,促进书法的进步。
书法造诣的提升就是不断提高自己创作能力的过程。临帖越来越像是进步,创作越来越不像也是进步。前者写得再像,也不是自己的东西,只有脱帖以后书写完全不同的内容才是自己的,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是创作。当然,一切创作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临帖的基本功上的,否则就成了无根之源的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