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zg/211117/9741444.html
撰稿
刘家琦责编
孙思远
来源
远读重洋
年12月28号,纽约市。
圣诞节过后,一场大雪席卷而来,街上的行人纷纷缩起脖子,立起衣领,把耳朵护住。
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差点把人行道上的一位女士吹倒,还害得一位先生狼狈地跑到马路中间去捡帽子。
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整个美国东岸,雨雪交加,倾盆而下。
在曼哈顿的一间小公寓里,一对夫妇完全没有心思,去在意如此恶劣的天气。
因为这一天,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诞生在美国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一战的动荡刚刚退去,过不了几年,接踵而至的就是百年一遇的大萧条——这对夫妇、这个小小的家庭,也将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
而此时的他们,还沉浸在新生儿降临的喜悦当中,他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斯坦利.马丁.利伯(StanleyMartinLieber)。
后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
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笔名——斯坦.李(StanLee)。
一个用纸笔创造出一整个世界的男人。
没有人能阻挡一个超级英雄的诞生。
年3月1号,一本关于斯坦.李的传记中文版《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Lee:TheManBehindMarvel)面世。
年4月24号,《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中国大陆上映,比北美提前了两天。
导演乔.罗素(JoeRusso)确认,这会是斯坦.李最后一次,在漫威电影中客串出演。
在很多人心目中,斯坦.李就是漫威的化身,是一手创办漫威、让漫威一飞冲天的幕后英雄。
而当你看完今天的漫威简史,你会发现真实情况比你想像得要复杂得多。
原来,你是这样的漫威。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一开始,回到斯坦.李和漫威相遇之前的时光。
01
买得起书,上不起学
斯坦.李的父母是罗马尼亚的犹太人。在世纪之交的几十年里(–年),随着欧洲迫害犹太人的进程愈演愈烈,万犹太人从欧洲流亡到美国,他的父母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斯坦.李一家四口
20世纪初,纽约的服装行业需要大量的工人,斯坦.李的父亲顺势入行,在一家大衣店做剪裁的工人,年结婚,同年生下斯坦.李,年生下第二个孩子拉里(Larry)。
斯坦.李7岁那年,美国股市崩溃,大萧条拉开序幕,而斯坦.李父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成了过往云烟。
△大萧条中的失业者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爸妈在家里商量,如果付不起下个月租金了,该么办。”
斯坦.李从小目睹了父母为了钱的问题,日复一日的争吵。
记忆中唯一温馨的时刻,就是周日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着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口技艺人和木偶搭档表演的滑稽短剧。
小小的斯坦.李看着妈妈在狭小的厨房里做饭,看着爸爸去四处搜刮招聘广告,白天奔波一天,晚上回到家,满脸的失望和沮丧。
“他们从来都不能好好地相处。”(Theynevergotalong.)
妈妈低下头,向自己的姐妹借钱,全家换到了更小的廉租房,
斯坦.李每天只能睡在沙发上,唯一的窗户正对着对面楼房的砖墙。
“我永远都看不到,别的孩子是不是正在街上玩棍子球游戏。”
因为生得弱小,他在学校里还经常遭到大孩子的欺凌,他没交到什么朋友,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家读书。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随身带一本书或杂志,甚至会边吃早饭边看书。
“很多时候,我只能借读书,来逃避生活中的苦闷和忧伤。(Itwasmyescapefromthedrearinessandsadnessofmyhomelife.)”
从记事开始,斯坦.李就自己在本子上涂鸦,“我经常先画一条地平线,然后往上面添一些小火柴人儿,再给自己编一些小故事出来。”
在学校里,斯坦.李由于成绩优异,跳到了更高的年级,但是周围都是比他大的孩子,他很难融入进去,总是孤零零一人。
“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局外人。”(Iwasalwayssomethingofanoutsider.)
小时候的斯坦.李最喜欢看电影,他爱看《罗宾汉历险记》和《丛林之谜》,他渴望银幕上让他目眩神迷的世界。
“那是我渴望栖身其中的世界,哪怕只能在想象中过把瘾也好(worldswhichIlongedtoinhabit,ifonlyinimagination)。”
现实是冷峻的。年,美国失业率是3%;到了年,失业率飙升到24%。对于斯坦.李一家,保住出租屋,保住这个家,已经是一个奇迹。
到了高中毕业的年纪,家里真的拿不出钱来供斯坦.李念大学,他只能像其他几百万个青少年一样,去找工作。
他去电影院里当引座员,去牛仔裤制衣厂里做勤杂工,给名人写讣告。年,这个连续工作了3个月的年轻人,通过他所能找到的一切工作,赚到了美金,那一年,是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斯坦.李毕业几个月后,希特勒入侵波兰。
父亲依然失业,而斯坦.李必须扛起这个重担。
青少年时期的动荡强烈地影响了他的价值观:
“我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告诉我:我还不够成功。(PartofmealwaysfeltIhadn’tquitemadeityet.”)
这个极度敏感、渴望被人认同的小伙子,即将踏上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
在旁人眼里,他在这条路上,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而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这条路上,他不堪回首的一切,只会更多。
02
30年代:走后门,进漫威
“你好,我叫斯坦.利伯。”
“欢迎你加入我们。”及时漫画公司的主编乔.西蒙(JoeSimon)站了起来,伸出手去,欢迎这位17岁的小助手。
一周8美元的薪水,斯坦.李需要它,家里人更需要它。
当然,他也同样需要家里人——找找关系,走走门路。
这家公司的老板,名叫马丁.古德曼(MartinGoodman),他的妹妹,嫁给了斯坦.李的表舅,也就是他妈妈的表弟(RobbieSolomon)。
妈妈站在一个大厦门口,语重心长地跟他舅说:孩子想当编剧,苦于找不到门路,在裤子工厂里的工作还给弄丢了,还请他舅想想办法。
表舅答应得倒是挺痛快,转身就带孩子进了公司:
“这是我大侄子,你们能给他找点儿事儿干不?”(Thisismynephew,canyoufindsomethingforhimtodo?)
原来这位表舅,不仅是老板古德曼的妹夫,同时还是他手下的发行经理——古德曼老板很喜欢用“自己人”。
按辈分讲,斯坦.李应该算是他的“妹夫的表姐的孩子”,好歹也可以叫一声“亲戚”。
这位古德曼老板,一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敢像他那么明目张胆罢了。
早年间,古德曼就是干杂志出版的,他有一条非常简单粗暴的公式:“如果你有一部作品走红了,那就如法炮制(addafewmore),这样保准能挣大钱。”
做文摘杂志的时候,古德曼会一声不吭地把别家杂志上的故事扒下来,直接印到自家杂志上。
年,古德曼在纽约成立了及时漫画公司(TimelyComics),它是漫威漫画公司的前身(以下统称为“漫威”)。
那时候的“漫威”,并不会专心做什么超级英雄漫画,因为古德曼只有一个原则:什么赚钱做什么。
那时“漫威”公司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廉价、低俗的男性杂志、男性漫画。
封面必须抓人眼球、暴露、挑逗,最好有半裸的女人;
题目里要有“神秘传说”(MysteryTales)这样半遮半掩的悬念。
从情色小说到冒险故事,从少女迷途到犯罪科幻,反正10美分一本,男人爱看的几乎什么都做。
直到斯坦.李到来的年,风向变了。
两个业余的漫画家在美国联合出版公司(后来与DC公司合并)出版了第一期《超人》漫画,引爆了整个漫画市场,年初,独立发行的《超人》漫画卖出了90多万册。
跟超人相关的报刊连载、广播剧、连环画、卡片徽章、金属玩偶……让出版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古德曼老板怎么能不羡慕呢?
年8月,古德曼推出了第一期《漫威漫画》(MarvelComics#1),主角是海王纳摩(Namor)和初代霹雳火(TheHumanTorch),为了降低风险,古德曼甚至没有成立漫画部门,而是外包给了连环画制作团队。
结果没想到,这第1期上市1个月,就卖出了8万多本,最终销量是80万册。尝到甜头的古德曼怎肯罢休,他决定自己组建团队,雇画师和编剧。
“快,给我弄出下一个超人!”(FindmethenextSuperman!)
古德曼找到了经验丰富的自由职业者乔.西蒙,给他开出了每页12美元的价格。
西蒙还带来了一位名叫雅各布(JacobKurtzberg)的年轻画师,曾参与过动画片《大力水手》的制作,他创作作品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后来,雅各布开始用新的笔名为漫威创作,那个让斯坦.李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名字——杰克.科比(JackKirby)。
西蒙和科比的双人组合,开始全力为公司打造新的作品,“每一部分,都是我们两个人共同参与的。”
年,二战正在进行当中,12月20号,漫威推出了第一期《美国队长》,西蒙和科比知道,他们得给这个爱国英雄配上一个大反派,于是希特勒就出现在创刊号的封面上。
在画稿的底部,原本的名字是“超级美国人”(SuperAmerican),直到最后,西蒙改了主意,擦掉了这个名字,换成了“美国队长”(CaptainAmerica)。
纳粹士兵朝队长开枪,却是白费力气。队长用一记强力的右勾拳,把希特勒猛击在地。这期漫画不负众望,销量直逼《超人》,万册。
有更多的题材要做,更多的故事要编,忙不过来的西蒙和科比,开始给他们的小助理“加码”了。
从一开始,斯坦.李做的小助理,顶多算一个领工资的学徒:
他要给画师灌上墨水,帮老大们跑腿去买个三明治,
大多数时间,他要么在倒烟灰、拖地板,要么在小心翼翼地擦掉画稿上的铅笔记号。
初出茅庐的斯坦.李从不觉得烦闷,相反,他一边做,一边学。
为了吸引老大们的注意,斯坦.李经常在办公室里吹笛子,专心创作的科比让他搞得非常烦躁,抄起个东西就往他身上扔,西蒙在旁边看热闹,被他俩逗得哈哈大笑。
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了,他们就把一些漫画里的对话框“气泡”,留给斯坦.李来填充。
很快,《美国队长》的第3期,就是斯坦.李编剧的故事,那也是他第一次用上StanLee这个笔名。时不时的,他开始接到一些漫画故事的正式编剧任务。
总体上讲,这两个忙不过来的师父,对这个上手很快的小徒弟还是满意的。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斯坦.李就发现了师父们的“小秘密”。
03
40年代:19岁,当主编?
斯坦.李一直很纳闷:师父们中午吃饭都去哪儿呢?为什么老不带着我?
他悄悄地尾随着二人,想要一探究竟,可是师父们的反跟踪能力也不弱,每回都能把他给甩掉。
直到有一天,西蒙大意了,二人钻进酒店房间的时候,让随后夺门而入的斯坦.李抓了个正着。
原来,西蒙和科比二人,禁不住DC公司(创作出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的漫画公司)的高价诱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DC兼职画漫画,周薪可以达到美金,对比一下斯坦.李的月薪8块,这是个不得了的数字。
二人在公司附近租了个酒店房间,利用午饭和下班时间,拿这里当工作室,做起了兼职生意,为漫威的死对头创作。在当时,这算是行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很多创作者,都在为其他公司暗箱“服务”。
西蒙让斯坦.李为他们保守秘密,但是很快,斯坦.李也成了小旅馆的常客。
“他非要硬插进来一脚。”
几天以后,老板古德曼就对二人下了逐客令。
“你们给DC漫画公司干活,就是对我们不忠,你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最后通牒的具体内容是:等他俩完成第10期《美国队长》后,他们就会被解雇。
只是下逐客令的那一天,“斯坦不见了”。
科比觉得一定是斯坦.李出卖了他们。
“下次再让我看见那个小混蛋,我一定要杀了他!”(ThenexttimeIseethatlittlesonofab**ch,I’mgoingtokillhim!)
后来西蒙回忆说:“科比的一生都在恨斯坦.李,一直恨到他自己去世的那一天。”
西蒙和科比走后,上位的人——你已经猜到了,就是斯坦.李,那一年,他19岁,正式成为这家大型漫画公司的总编辑、主笔和美术总监。
“我要负责所有的故事,不是自己写,就是花钱雇别人写。”
他尽其所能地模仿两位前辈,拼命地埋头苦干。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这个少年的产出比谁都多,而且写得还更快——几乎是科比的2.0版本。
但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他的早期作品没什么创新,人物的塑造也缺乏深度。
老板兼亲戚的古德曼不会在意这些的。没人知道他是不是想在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前,让这个孩子临时顶替一下。
但斯坦.李抓住了这次机会,证明他能胜任这项工作,管理整个漫画部门。
“我觉得他肯定想找个比我年纪大一些的,但很显然,他没考虑太久,就放弃了。”
只是斯坦.李的屁股还没坐热,马上就要离开了。
04
“性病,我没有!”
在整个二战期间,“漫威”公司销量最好的就是《美国队长》系列,很多士兵的背包里都会装上几本。
美国漫画行业的销售额:
从年的0万美金,
到年的2万美金,
到年的万美金,
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大产业,而古德曼早已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
就在这个当口,斯坦.李宣布,要去参军。
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
斯坦.李意识到,无数的年轻人正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他不能再躲在稿纸和漫画前贪图安稳了,置身事外已绝无可能。
年11月,斯坦.李应征入伍,这时候离他20岁生日,还有7个星期。
到了部队,斯坦.李一上来被分到了通信兵的一个特殊部门,为战士们制作军事培训和指导类的影片。很多大兵都是糙人,文字手册什么的根本没耐心看,这时候斯坦.李画漫画的本事就派上了用场,他的表达轻松、幽默,做成的教学漫画和影片,新兵老兵都看得懂,也爱看。
而且更好的是,他没有出国,就留在了本地,他可以白天忙部队的事,晚上继续为“漫威”工作。所以战争时期,他领着两份工资,反而发了一笔“战争财”。
接着,他又接到另一个项目,他说这是“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奇怪的任务”。
他要向全体欧洲部队,制作“防性病”的海报。
性病在历史上一直困扰着军队,有很多人死于梅毒和淋病。在意大利战役期间,每个月有4万人因性病需要接受治疗。
斯坦.李呆坐在书桌前,不知道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海报。
上级要求他,必须推广军队设立的预防站。
斯坦.李发现,这些地方的门口都亮着一盏小绿灯,很容易辨认,至于标语,越简单越好。
所以他画了一个卡通形象,描绘一个军人“高兴地”走进站点,门口上方亮着一盏绿灯。
气泡框里写着:“性病,我没有!”(VD?Notme!)
这张海报的创意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可能是斯坦.李这辈子创作的所有张贴画、漫画作品中,阅读量最大的一个,当时全欧洲大概印了几亿张到处张贴,而这可能也是他一生中,最容易被后人“忽略掉”的一个作品。
年,战争结束,斯坦.李退役,回到漫威,正是他春风得意、手头阔绰的“好时节。”
那时候的他不知道,和战争一起结束的,还有漫画行业的“黄金岁月”。
05
50年代:漫画过街,人人喊打!
初回漫威的斯坦.李发现,公司的题材重心发生了变化,随着漫画读者的年轻化,以及女性读者的比例上升,以年轻女主角和青少年为主角的幽默、爱情漫画也大受欢迎。
斯坦.李不是抱残守缺之人,公司哪里有需要,他就主动适应,去创作相应的题材。
年,美国零售报摊每月的漫画销量在万册左右。
但是漫画读者跳来跳去的兴趣,和爆款题材的不断转移,让出版商坐立不安。为了刺激销量,出版商们变得越来越没有下限。
年,犯罪漫画大获成功,暴力、血腥、情色、恐怖的混合作品,赫然出现在各式各样的漫画封面上,《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暗示一些青少年会因为受到漫画书的影响而模仿犯罪。
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魏特汉(FredricWertham)组织研讨会,得出结论:
漫画美化了犯罪、暴力和性。
很快,这种恐慌发酵成一场席卷全美的危机。
家长把孩子们的漫画书点燃,看着浓烟涌向天空。
焚烧漫画的熊熊烈火席卷了整个美国。
年,美国参议院发起调查行动,成立青少年犯罪小组委员会,还在电视上转播了听证会的过程,收视率飙升,证人、专家魏特汉痛斥漫画对青少年的毒害。
“在5个故事里一共杀死了13个人。”
年,美国漫画杂志协会(CMAA)出台了漫画出版规范,每一种漫画书必须交由审查委员会过审,才能在封面上印上“批准”的字样,开始售卖。
漫画中不准出现僵尸、吸血鬼、食尸鬼和狼人。
规定中要求:“善良必须战胜邪恶。”
漫画业彻底败了,他们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萧条”。
漫威的销量从年的每月0万册,暴跌到年的每月万册。
古德曼命令斯坦.李着手裁员,到最后,除了斯坦.李以外,绝大多数人都被扫地出门。到了第二年,才陆续恢复了对一些自由画师的外聘。
而就在50年代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斯坦.李的个人生活倒是过得有滋有味。
战后,他一直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在外面,他开着别克敞篷车到处花天酒地;在漫威,他一个人坐拥3个美女小秘书,负责轮流把他的口述故事落实到打字机上,变成文字。
“我无数次坠入爱河,每到一座城市,我就会遇见让我怦然心动的女孩子。”
年,斯坦.李的一个亲戚打算让他收收心,替他安排了一次相亲,对象是一个模特。
斯坦.李按吩咐去了模特经纪公司见面,结果一推开门,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开门的姑娘叫琼(JoanClaytonBoocock),斯坦.李看到她第一眼,竟然脱口而出说“我爱你”,因为琼就是他从小幻想的梦中情人;
而更奇葩的是,姑娘没有让他给吓懵、吓跑,反而因为他突如其来的狂喜而忍俊不禁,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婚后,二人搬到了纽约的长岛。
为了产出更多的漫画,斯坦.李开始每周在家工作一两天,节省通勤时间,争分夺秒做漫画。
可就在这段时期,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自我怀疑。
去公司、写东西、回家、过周末,周而复始。
他没有财务自由,他必须马不停蹄地工作,才能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准。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职业成就感,社会上没有人尊重一个“画漫画的”,尤其是恐怖漫画出事以后。
听证会后的一个周末,斯坦.李向一个步枪商人介绍自己是一个漫画编辑。
结果这个商人朝斯坦.李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
“你就是在犯罪!就该把你关进大牢里!”(Thatisabsolutelycriminal.Youshouldgotojailforthecrimeyou’r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