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长,1.1万字。
这篇文章很干,像素级拆解学校业务。
这篇文章很值,是本人第一次创业花费万的学费教训。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问大家几个问题:
问题1:老师的岗位职级有多少级?
问题2:老师的薪级一共有多少级?
问题3:老师1年继续教育学时是多少?
问题4:哪些项目对于教师评职称有用?
问题5:老师为什么喜欢用二十年前的教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个话题的讨论,给大家描述几个本人亲自推业务的场景,有失败也有成功,你们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为了避嫌,关键信息隐去)
案例1
地点:北京某区教委会议室
参与人:教委主任、教委其他负责人、教科院学科负责人2人、某中学高级教师4人
事由:项目展示并落实到教科院具体推进至各学校
过程:项目演示很棒,讨论环节很愉快,核心问题(费用)也形成了共识,教委主任也明确了接下来的任务安排,并具体落实到了人。但在具体的跟进和推进过程中,教科院和学校老师在找各种理由推脱。
问题1:为什么老师们会“违抗”一把手的决定?是他们的后台更硬还是课程不好?
案例2
地点:山西中部城市某实验小学会议室
参与人:主校区大校长、三分校校长、所有教研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师代表
事由:合作课程说明会
过程:项目演示、项目实施规划、问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位老师问题非常刁钻,而且始终在“挑刺”,而且这些理由很合理,在场的校领导也无法反驳,随后教务主任也加入新的问题队伍。
问题2:老师“挑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在场的校领导不制止呢?
案例3
地点:湖南某市头部小学
参与人:20年教龄的学科A老师及其他课题参与老师(来自于其他3所学校)
事由:定期的课题研究讨论会
过程:A老师组织讨论,并积极地把每次讨论的话题、过程和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反馈给企业。A老师在项目合作过程中,陆陆续续介绍和推荐了5所学校与公司合作。
问题3:在没有经济利益回报的情况下,为什么A老师会竭尽全力地推广我公司的项目,同时还带动其他老师的推荐,那驱动她的动机又是什么?
这是真实发生在三个不同地方、不同层级、不同场合下跟老师相关的“项目进校”案例,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了。那为什么1、2的问题时常发生,而期待3的事情却少有?那需要反问一下我们自己。
你,作为一个教育企业的负责人或者业务负责人:
你真的,懂公立校老师的核心需求吗?
你真的,能在老师面前践行好用户思维吗?
你真的,以为一把手好使吗?
你真的,能把话聊到老师们的心坎里吗?
如果做不到,接下来我们彻彻底底地来剖析下「公立校老师」这个庞大群体的核心痛点问题:「专业」、「职级」、「薪资」,即如下三大矛盾。
专业成长与忙碌的矛盾
职级升迁与工作的矛盾
薪资待遇与付出的矛盾
01「忙」-现在的老师在忙什么
—
入校业务,有条划时代的时间分割线,那就是“双减”。
双减前入校业务和双减后入校业务。
老师也一样,现在统称为:双减下的老师。
为什么要加这个定语?因为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变,公立校需求也发生了巨变,不只是重构了入校业务的逻辑,更重要的是公立校环境的人,从校长、教务主任、老师、行政教职工的工作职能、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深远的,将要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来看当下双减的影响力。
老师是入校业务环节中的被服务者和服务者,既是客户又是用户,既是决策驱动者又是决策的阻扰者,唯有把这个群体研究透,才是我们打通入校业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在我接触的诸多同行中,有投入八位数也没砸出水花的、有开局繁花似锦却草草收场的、有遍地开花却无结果的,大部分都是败在了最后一公里上,本质上是在老师这个环节铩羽而归。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她)们,那就从他(她)们的工作时间和内容还原一个群体的现状,切记不要再非此即彼地跟老师说:做老师轻松、做老师辛苦。
1/双减下老师的一天工作
以一位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一天的工作为例(来自于
墨色如戈的贡献)早上日程
06:00-06:50起床、出门
07:15-07:30到校,吃早饭、到办公室
07:35-08:20进班看早读
08:30-11:30上两节课,批改作业
09:50-10:20两次带学生大课间锻炼
中午日程
11:30-12:05和副班一起给全班打饭、午餐
12:05-12:30进班,抓牢拖拉的学生清作业
12:30-13:20看学生午休,一周里副班一天,我四天,副班的那一天我出去教研
下午日程
13:30-14:50
每周1节少先队活动加2节道德与法治加1节国学加1节劳动实践
14:55-15:25
带学生进行下午锻炼,15:25送不参加基础晚托的孩子到校门口
15:30-16:30
基础晚托,副班分掉两天,答疑、个别辅导
16:30-17:30
兴趣晚托学生去兴趣班,其他学生送到校门口、打扫教室
17:00-18:00
学校食堂吃晚饭,然后在操场走几圈。后期看学校安排参加
17:30-18:30
延时晚托,后面各项顺延半小时
晚上日程
18:00-19:30研读教材,备课,做课件
19:45-20:10离开学校、到家
20:15-21:30听个别学生发来的朗读录音,单独指导,回复家长信息,见缝插针洗衣服、整理房间
21:30-23:00洗漱、看一会儿小说或者听一会儿广播剧
23:00睡觉
在这个老师的时间线里,最重要的显性变化是下午的、课后服务,而课后服务的背后是全校老师为此而投入的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工作反馈的时间埋没,这也是双减后老师普遍反映的“实在太忙了”。
「忙」
当下,老师们成为双减下的被增负者,北京某所知名小学校长跟本人抱怨“双减搞得老师们个个跟我提离职”,这应该是很大一部分学校现状的缩影。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入校业务的难度,双减前做入校业务的时候,老师们都会以忙来拒绝校外课程产品入校,那当下就更理所当然了。
接受一个事实:你作为校外企业,不要奢望去改变老师的这种状态,永远不要。
认定一个原则:你的产品到底在哪方面可以帮助老师“脱身”或者抢救时间,那你就有机会,而不是像大部分企业宣扬自己的产品有多优秀,这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而不是用户思维。我把话说再难听点,再绝对一点:你越是说你产品多好你死的越早。
接着往下剖析老师的具体工作内容
02/教师工作内容
1-上课
每天平均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
2-备课
包括学校要求的教案、自己书上的详细备课、教学PPT制作,可偷懒但会影响上课效果,其中备课要求一备电子稿、二备黑笔手写、上完后三备和反思用红笔。
图1:写教案对于年轻老师尤为耗时间和精力
(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学校老师总是喜欢向你要课件,那你理解这背后隐藏的机会吗?)
3-批改作业
以二年级为例,每天要批改家庭作业、课堂练习册、习字册,高年级还需要批改课堂作文,考试复习阶段有源源不断的试卷,课堂默写之类的。
图2:批改作业成为老师们的时间黑洞
4-学生辅导
包括除正常上课外的一切时间辅导,可自行决定是否去做但较负责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们都是“任劳任怨”的。
5-学生谈心
普通任课老师这块较少,班主任每周至少得谈一次,学校有谈心记录要手写。
6-家校沟通
包括放学时说两句、时不时的电话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