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摹的要求书画相约

#书法#我很支持临帖,临帖本身就是对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验,这种能力训练,抛开书法,我想对学习者将来的成长也很有帮助。技艺的学习落地之一就是心性,技艺可以弃之不用,心性的养成则是受益一生。

毛笔的用笔(即笔法)整体上也不是很复杂,这玩意一通百通,不幸的是很多人被本在门外的老师阻碍在了门外.临摹提高的用笔能力,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古人的书迹用笔就有难易之分,写比如小楷好了灵飞经,再写魏晋、文征明之类就是很简单.

这是我个人的临帖,不谦虚的说,临到这种程度,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已经很出色,在书写其他大小范围相近的书体时,上至秦砖汉瓦,下至明清俗书,自己摸索手熟一段时间几乎都没有问题。

真的是这样,这就是用笔能力,看一个笔画就大概知道怎样能写出来了,对于初学毛笔书法,临摹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用笔能力,别想其他的。那么若以此为旨归,是否应该改变范本的内容以及书写方式?

临摹的方法

关于单钩、双钩,临、摹、实临、背临、意临等老生常谈的知识点就不拿出来说了,一是本文针对于学习最初阶段,二是网上都有的东西再提出来就是浪费我及各位读者的时间了。我要说的是,双钩是复制作品的手段,不要将其作为临帖的手段,太费时间外,对于初学效果也不佳,书法上的学习多用临少用摹。

好,谈到临,首先是临的大小,要跟古人自己原大或略大一点,因为有的字帖原大实在太难。我们首先要知道,古人的碑帖,比如今日已经烂大街的欧体九成宫,原字是多大?2.2公分见方,还不如一枚一元硬币大。就是我们小拇指末端指节的长度,而我们今日书法教学又写多大呢?不仅是《九成宫》,《多宝塔》《玄秘塔》《兰亭序》《圣教序》等等,只要是市场上能见到的用来书法培训的教材,几乎没有不放大数倍的,因为历来如此,出版社即便搞成原大销量上不去啊,好了,如同各路媒体宣扬的网红,这是相辅相“坏”.

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能放大写?

我首先说一点,就是容易写的粗糙和随意,不利于准确重复地锻炼用笔能力.还有这个,字写大了之后由于笔头形状,规格,材质等的不同,在自然运动下会造成帖中一些笔画的形状不能一笔写出来,很容易或肯定会造成“笔”与“字”的乖合,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人一笔或一点点动作就能自然写出来的笔画,我们学习者却“描画”出来,为了写笔画而写笔画!为了写出字帖上的形状而进行重复描写。额,就是教材上的那些所谓的笔法.

还有就是加上陈陈相因的教学手段跟观念,又会因为所写字体的增大而选择了比原帖书写者要大得多的毛笔(纸再谈)。不信看看大街上这些搞书法培训的,哪一家学生的毛笔不是三四公分长?不怪学生怪老师,现在的书法老师,很少有尝试过十种以上的纸、笔相互搭配着书写,能懂个屁?最后,写的过大,不能贴切去理解古人书写时的手腕手指运动,没有自然的书写感。

好的,在解决范字大小以后,我们开始讨论初学如何临摹。答:简单、精准、重复

1、简单

就是书写内容的简单,并且书写内容可以不是汉字的基本笔画而是一些形状,比如我在A4纸上写了一张

对于这些简单图形的训练所产生的控笔练习效果远比写颜柳欧有用的多,不怕检验,就怕没几个有心人去检验。这些图形要写出来,对纸,笔有要求,详细看我其他文章。

2、精细

即精准临摹,这会锻炼两种很重要的能力:视觉观察力和用笔能力。临写的越象,必定是用笔能力越强;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能力越敏锐。刚才已经说过,抛开书法不谈,这两种能力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极为重要。

在准确临摹中要尽量临像、临准,尽量避免偏差。那怎样精准?我以一条横为例,分为五大部分:起笔形状、倾斜角度、曲直变化、粗细变化、收笔形状。好,解决好一条横,那一条竖,一条捺等笔画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去观察分析?一开始写字,就要有这种拘泥于笔画形态的态度.

3、重复

而我们的书法教育,拿着本来模糊不一的字迹,学生写的每笔有偏差,这不是准确的重复,是在瞎写耗时间。(让学生站着写毛笔字更是瞎写耗时间。培训机构给学生所用的毛笔本身单薄软滞,材料跟形状不行,同一动作的用笔前后便有不同,这也是“大害”。)瞎写耗时间啊.

我将这种重复分为两类:一是多书写,多练,这个不多说。重点说说第二点,练习时的重复.这个就是让学生写一个笔画,第二个跟第一个笔画在起笔、粗细、角度之类保持一样、写的前后不一样谁都可以,能写的一样才是基础功力的体现。现在的教育培训下的书写,同是一个字一个笔画,一遍一个样,这样的训练效果非常差。而这些细节又很少有老师去指正,因为大多数教师本身就是不懂或不用心导致的不注意。

在笔画解决之后,我们来看写字,即笔画与笔画间的关系.这点主要是笔画间距离及角度的问题,不多说了,看两张图就行:

第一幅图主要是笔画间的距离,有近有远。第二张主要是笔画的倾斜角度,位置角度。笔画过关,笔画的位置又安排妥当,不就写好字了吗?

临摹时尽量逼近原帖,之后可以用红笔将字中的妙处与误处圈点出来,临帖时建议选择的性临摹,挑一些有代表性的,尤其像颜、柳、欧这类规律性较强的字体,举一反三,不要一上来就通篇临摹

就通过刚才的笔画和结构两方面去仔细比较分析,不要嫌麻烦,每天临几个字并能吃透记住,能分析一百多个的字,手头上再重复下点功夫,后期就很熟练,基本上一个字打眼一看就知道怎么写了。

这时我补充今日一位书家的话吧:“很多人讲学书法,临得越像,越容易被古人所束缚,是书奴,出不来!所以,只要意临就可以了,意临是取其神,古人也没有临像等等。听上去好像都对,其实都是错的,因为道理很简单,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真正临像过、真正被古人束缚过。”

另外提一下,在用笔这块,极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笔锋。笔锋控制好了,会发现写很多形状会轻而易举。这里不展开了,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初学如何练习笔锋的文章,争取配上演示视频。

最后,在我们今日文章观点的指导下,我补充一点实用技巧.

一是可以将范字裁成条便于移动,临写时离的越近越好,高度也保持一致。离的越近,越能发现与范字的不同。

二是升级版,即临摹结合法,就是用透明的纸铺在范字上以后再在旁边放上同样的范字,我演示了一下,大家一看就会明白

这种方法值得推广,效果很好。不过不建议一上来就用此法,要有一定控笔能力后再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