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图
演示耳朵人一个孩子
惊人变化!
下图:耳朵人小朋友刘宸汐四年来在耳朵人创作的作品。
下图:彩色部分是刘宸汐来耳朵人前在幼儿园画的画。
下图:5岁左右来到耳朵人工作室,然后开始用《改变绘画》方法画画。看看下图右边的作品“孔雀鹿”,她把孔雀改变成了鹿子,又把鹿子的身体改变成了汉堡包,“孔雀鹿”的脚改变成了竹子。
耳朵人致力于把改变意识植入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在画的过程中,把一个东西改变成另外一个东西,这就是改变的过程,
我认为,画画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画画培养孩子改变意识,经过长期的坚持,从而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而刘宸汐小朋友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再来看看她成长的过程。
在耳朵人学习的过程中,刘宸汐开始她漫长的“棒棒糖”系列创作。她的每一幅“棒棒糖”作品,都是不断在改变,每幅“棒棒糖”作品的细节,也是在不断的改变。
下图:这幅“公鸡棒棒糖”,居然把一只大公鸡变成了“棒棒糖”!
在中国的少儿美术界,当大家兴奋的研究、探讨和分享儿童美术技法、画法时候,耳朵人在思考如何让孩子通过画画真正的提高创造性思维!
而要达到提升“提升创造性思维”目的,孩子手中的一只笔就够了。而这只笔,就是随处可见的、普普通通的签字笔!
如此,对于开始画画的孩子来说,那些所谓的画画技法,其实是个屁,没用的。
而通过一只笔,培养了孩子的改变意识,提升了孩子创造性思维,才是真金白银!这才是父母所需,社会所急的创造性人才。
下图:刘宸汐开始加上彩色马克笔了。
下图:尽管上了色,本质还是一样,边画边改变,不断把一个东西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不断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融入自己作品中。
刘宸汐的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炫丽,而作品尺寸也越来越巨幅。
在耳朵人学习过程中,小小年龄,刘宸汐的“改变意识”不断提升,作品也充满了创造性思维。而作品本身,无论从内容、思想和作品呈现出的绘画技能,是许许多多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
下图:刘宸汐和田老师在她巨幅作品前合影。
年11月3-5号耳朵人举办了《耳朵人私享会》。来自成都的张子琴老师说:“耳朵人孩子的作品令作为川美毕业的我感到无地自容,因为他们的创造力远远高于我自己。同时也令作为一名在校小学美术老师的我感到震惊,甚至感觉不可思议,他们到底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引导下画出这么多惊人的作品?”
来自浙江的陈加聪老师说:“首先感谢田老师的这几天的精彩分享,田老师高屋建瓴,强调从意识形态入手,培养孩子创造意识和创意思维,而不是局限于一些具体的技法,就像下围棋主要先培养大局观,技术层面的东西其实是容易解决的,孩子需要的时候再慢慢给他,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由技入道往往止于技。”
陈加聪老师的“由技入道往往止于技”,真是高见,真是一语中的!
耳朵人不教刘宸汐技法,而是一开始就引导她学会改变,在”改变绘画“过程中,再慢慢针对性的给予一些技法上的指导。
仅仅四年,刘宸汐就实现了许多的超越。他的想像力、她的作品,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同龄孩子,甚至超越了千千万万的成年人!
下图:田老师和刘宸汐合影
刘宸汐的故事,其实就是耳朵人最好的实践。
刘宸汐的故事,也促使我们思考,我们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
“由技入道往往止于技”,哪些热衷于技法的人,应该好好思考这句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