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7978059013336939&wfr=spider&for=pc
在学习书法中,有很多人写出来的字,不是笔力不足,字形看上去很松散,不严谨,甚至有些人还不会执笔,经过一个时期的临摹就会失去对书法学习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看的书法,增加自己的笔力,从而使学习效率快速提升?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学习书法的好字帖以及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郭世平教授书法演示:小篆·峄山刻石讲解示范
这本字帖就是秦代书法家李斯所写的《峄山碑》,它是小篆书法。有些书法爱好者一提起小篆书法,就认为自己不喜欢小篆,我本来喜欢的是行书或楷书,为什么要让学习小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我们不能完全说小篆是书法的基础,但小篆书法中所蕴含的书法基础是其它书体所不能学到的,甚至可以说,学好了小篆书法,就等于学会了执笔、控制好字形、用笔,以及对点画书写的笔力也会大增。可见学好小篆书法是何等重要。
这个《峄山碑》中的所有点画,都是等线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老师在教授书法时,让学生画蚊香、画圈圈,其实都是为了练习书法的控笔能力和执笔方法。假如我们把时间放在上述学习方法之上,还不如真正拿起毛笔来学习小篆书法,要比划蚊香、画圈圈更有意趣,并且还能学到其它更为有用的东西。
找来一本《峄山碑》字帖,先看看它的字形、点画和结构,不难发现,这些除了字形一同外,其它的点画都是等线体的,线条是一样的粗细,并且转折处是圆弧形的,还会发现小篆在结构的处理上大都是平均的,等距的,还有就是它的点画两端都是一个小圆弧形状,这个在书法上被叫作“玉箸状”,就像筷子的头一样,除此之外,中间都是平移过去的。这就是小篆书法的基本规律。
学习执笔
执笔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写好点画的基础。那么,学习小篆书法与学习其它书体的执笔是有所不同的。一定要用三指或五指执笔,只要有利于书写,三指或五指均可,可根据个人习惯进行选择。但是,这里对执笔的要求是,要让笔尖和笔杆垂直于纸面,为什么要强调垂直?因为写好小篆的一个窍门就是要求中锋用笔,只有垂直行笔,才能达到这个要求。下面具体说一下用笔的问题。
学会用笔
为什么学习小篆书法能增进笔力、学会用笔?其实这就是在小篆书法的书写中对执笔的要求所产生的良好习惯。这里以一个横画为例,说明用笔的方法。起笔时要逆锋入笔,把笔尖“埋”在点来的中间位置,这是中锋用笔的要求,接下来稳定行笔,向右推进笔锋,但要注意,这时不能让笔锋最尖的部位走到点画的外沿,而是继续保持在中间行走,点画要均匀、平滑,收笔时,稍微向右方轻轻顿一下笔,再向左方收笔,这个“玉箸状”就会形成。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用笔的方法就学会了。
李斯(约前年-前年),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驾崩后与宦官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注:①绎山:指峄山。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此为明拓宋郑文宝摹刻长安本。
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原石已不在,相传魏武帝曹操登山时令人推倒。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年)郑文宝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拓本重刻于长安,碑阴有郑文宝题记。现存西安碑林。
其形式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这些刻文,对后世碑刻铭文书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峄山碑》线条圆润流畅。结果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可谓一派贵族风范。加之该碑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临写尤其能强化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意识,因而不失为学书入门的最佳范本。
购买推荐:篆书适用
定制款书法练功专用笔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