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文,新教法,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经典老课文,课文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根据本课图文对应和结构反复的特点,设计了学法迁移和根据表格整理提取信息的环节。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意思并学习运用,同时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好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怎么读懂这个故事呢?详案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课文解读:一、识字写字,为读通故事扫障碍。本课的生字要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扛、扔、捧、蹦”和翘舌音“摘、追”,多音字“结”在课文中是植物长果实的意思,所以取“jiē”音,给另外一个音口头组词:总结、结尾。识记方法主要采用归类法,因为本课生字很有特点,12个生字中有9个是表示动作的,其中“扛、扔、摘、抱、捧”是提手旁,是手部动作,“掰”字字形要复杂点,用字谜形式也很好记:两手一分就是掰。生字指导书写,“非”的笔顺是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左竖短一些。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稍疏。“瓜”的第三笔是竖提,提稍短,第四笔是点,最后一笔捺要写的舒展。“常、空”是上下结构的字,“空”字下方的“工”中间的竖画要短,整体上要写的略扁,最后一横要长且拖住整个汉字。二、学习课文,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1.学习第1自然段。(1)读一读,说说小猴子下山走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借助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2)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它做了什么?①抓住“非常高兴”体会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②借助课后练习三图片,结合动作示范理解“掰”和“扛”的意思。用“掰”或“扛”说一句话。2.学法迁移,学习第2、3、4自然段。(1)小猴子又到了哪些地方?分别看到了什么?它又做了些什么?①借助插图理解“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和“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的意思。②借助课后练习三图片,动作演示理解“扔、摘、捧、抱”等动词,结合生活实际,任选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3.学习第5自然段,知道故事的结果。抓住“只好”,读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时失落、后悔的心情。三、回顾全文,了解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1.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1)借助表格,梳理课文,整理提取信息。(2)借助表格,结合课后第二题练习,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2.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呢?3.交流点拔,总结提升: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四、实践活动,试试续编故事1.收集和手有关的动词,如:“掰、扛、扔、摘捧、抱、捉、提、挑”等,做成生字卡片,读一读,认一认。2.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